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关键领域改革迈开新步伐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8-08 16:11    编辑: 李宏才

  今年以来,海西州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顶层设计,强化责任担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改革,关键领域改革迈开了新步伐,有力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一、推进经济领域重点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优化要素配置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主线,出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十二条措施》,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落实。重点淘汰关闭年产6万吨以下煤炭企业3户,加快钾肥、煤炭、化工、有色黑色金属、新能源、枸杞等行业整治提升,推动低小散行业转型升级。通过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以租代售等方式,去化周期下降为12个月。规范融资平台,积极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开展企业清费降税专项行动,推动光伏企业与重点用电大户开展电力直接交易,实现工业用水价格同城同网同价,2016年减免企业各类税费19.2亿元。加快补齐科技创新、人才及融资服务等9项短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围绕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品质化发展需求,突出高原绿色有机特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加强枸杞、藜麦、牛羊肉等特色农畜产品原产地保护,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农村牧区“三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全州土地确权登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牧区形成了一大批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正在展现新活力。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建立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围绕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正在对州属国有企业开展撤、并、合等改革,加快推进州投资公司转型发展。积极探索债转股等混改模式,4户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初显成效。针对农垦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深化7家农垦企业改革,加大资产和生产要素整合,组建青海省柴达木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完善财政预算体系,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健全透明预算制度。建立州内地区间财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相关要求,完成“营改增”和资源税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循环经济等近百亿元引导基金,推动PPP项目建设,撬动民间投资持续发力。以开展绿色金融试点工作为重点,加快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培育2户重点企业挂牌上市,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深化农信社改革,组建柴达木联合银行,助力地方金融发展。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格尔木自贸区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组建州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五证合一”等工作扎实有效,市场主体活力加快释放。近年来,全州各类市场主体年均增长20%以上。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全面推广“多规合一”。完成16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构脱钩改革。推行格尔木等3个铁公联运新模式,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二、社会和行政司法领域改革稳步实施。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稳岗补贴制度,建立康复医疗工作机制,健全生育保险制度,调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率。加快“五险合一”整合进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格尔木市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省级示范县工作,全州各级综合公立医院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各地区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居民就医“一卡通”,实现保障七统一,推行“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报销模式。建立财政药品零加成补助政策。研究制定100种单病种住院医药费用限额付费价格,实行最高限价管理。率先在全省实行新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全面落实“六减、四优先、十覆盖”医疗卫生专项扶贫政策。深化与深圳华大基因合作,实施“民生五项”基因检测项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学前教育政府购买服务提质扩面,覆盖全州7个地区23所幼儿园。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农场学校移交地方管理。整合优势教育资源,推进全州13所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名牌学校工作。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开展职称评聘工作。实施海西州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建设省内外科技人才交流中心,建立人才智力储用库。出台5项人才新政,实施千百人才计划,建立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挂牌成立6个院士工作站,设立科技创新重奖资金,鼓励支持重点企业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及科技项目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州县(市)两级政府机构改革任务,优化机构设置,整合工商、质检、药监3家完成大部门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推进西部三行委区划调整改革,拟建“尕斯浩特市”,方案已报国务院待批。整合招商引资力量,组建海西州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形成大招商格局。坚持高效精简原则,理顺园区体制,重点推进格尔木、德令哈工业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分别在格尔木、德令哈两市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深化公安体制改革。推行全省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流动人口、无户口人员落户限制,汇聚人口红利。成立海西州公安局合成作战领导小组,设立情报站,提升DNA检测等刑事技术水平。筹建空中警务,成立海西州公安局警航支队。建立警力下沉和“村警”长效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出台《海西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条例》,从34个方面夯实民族团结创建制度保障。推进法院、检察院改革,成立海西州西部矿区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成立德令哈、格尔木等5个矛盾排查调解中心。

  三、生态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深化环保体制改革。强化规划引领和红线管制,编制柴达木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规划。在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管理机构。严格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及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督查督导。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提高环境监管的有效性。建立环保“四员”工作机制,全方位开展环保监督工作。编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发展,启动国家级零碳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建设。建立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健全排污许可管理数据库。深化环评改革,实现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网上备案管理。深化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制定全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和州管取水单位用水计划。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海西州“十一河五湖”名录。建立覆盖州、县(市、行委)两级的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体系,深化水权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海西州地方政府分级行使所有权资料清单,落实土地出让招标拍卖挂牌制度、海西州不动产统一登记管理办法、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等。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核实举证方案论证审查工作,全州耕地增加0.94万公顷,现耕地总保有量为4.43万公顷。

  四、文化领域改革展现新气象。深化新闻媒体改革。整合全州媒体资源,组建海西新闻中心,《柴达木日报》全面改版,《格尔木日报》改为都市报风格,《德令哈报》更名为《德令哈晚报》,海西新闻网全面改版升级。组建柴达木日报社全媒体采编生产管理平台、海西广播电视台新媒体运营平台。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将德都蒙古文化展示中心、哈里哈图文化旅游产业园申报为国家级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规划建设大昆仑博物馆和海西会展中心。以州民族歌舞团为基础,组建柴达木演艺公司,打造海西州演艺精品。推进网络文联改革。探索《柴达木文化网》《中国柴达木音乐网》《柴达木摄影网》《花的柴达木》,打造“柴达木文艺”和“海西文联”微信公众平台,广泛宣传展示海西文学艺术事业最新成果和创作景象。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推进“旅游+”实施方案,围绕“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景海西”的目标,积极探索旅游与工业、文化体育、康养、农牧业、农牧扶贫等融合方式。大力发展智慧旅游,重点打造“昆仑圣殿”“吐蕃、吐谷浑、和硕特可汗三个神秘王国遗址”“外星人的城堡”“中国火星模拟基地”等特色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