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大柴旦四项措施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8-14 09:19    编辑: 李宏才

  近年来,大柴旦行委按照“精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践行三次产业绿色发展,不断增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牧业优势产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三产深度融合,不遗余力巩固提升一产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一、着力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国家、省州政策机遇,补齐农牧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发展后劲,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结合“党政军企共建”“美丽乡村建设”,投资3500万元,对柴旦、马海两村实施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城镇公共服务和资源逐步得到共享。二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投资近200万元建成马海村人畜饮水提升建设项目和3公里支渠;投资500万元建设小柴旦区域20公里灌区水利设施。三是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建成马海村通村公路17公里,硬化、绿化村级道路4.3公里。

  二、做大优势产业,持续提高牧民收入。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动有机枸杞、饲草料种植和畜牧养殖产业基地建设。今年上半年,实现农牧业增加值407万元,同比增长4.12%;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6元,同比增长9.2%。一是深入实施马海高原精品有机枸杞品牌战略。以标准化种植基地和无公害绿色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将枸杞产业纳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项目实施范围,借助“青洽会”、招商引资“路演”等活动,大力推广马海高原精品有机枸杞。目前,全区有枸杞种植企业12户,种植面积20550亩,年产鲜果641吨,折合干果183吨,年育种苗237万株。二是整合土地打造饲草料种植供给基地。依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努力打造饲草料种植供给基地。截至目前,马海村流转草场土地3700亩,开垦撂荒地2800亩,改良11000亩人工草场;柴旦村平整荒地5000亩开发人工草场。2016年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963.22万元。三是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牧民收入。依托区位优势,鼓励牧民发展生态特色畜牧产业,改良畜群畜种结构,扶持养殖绒山羊带动发展畜牧业。今年上半年,存栏各类牲畜9.01万头(只),出栏0.56万头(只)。

  三、创新经营方式,着力激发发展活力。推行农牧业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逐步从小范围向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转变。一是积极发展农牧业集体经济。引导牧户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以资金、牲畜入股的形式加入现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提高牧民收入。通过发展合作式集体经济,马海村集体年均增收42万元,户均增收3206元。二是创建“企业+合作社”联动机制。鼓励专业合作社与农牧企业开展对接活动,建立产品对接联合机制,通过签约产品订单,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经营模式,使合作社和农牧户更多分享收益。

  四、融合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着力发展牧区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一是拓展农牧业多种功能,推进农牧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等融合,发展观光农牧业、体验农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目前,蒙古行营风情园、水上雅丹露宿营地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将加快实施草原风情度假庄园、南八仙雅丹地貌观光区和马海哈萨克族民族风情体验区建设,着力打造“魅力大柴旦,丝路新驿站”旅游品牌。二是借助“阳光工程”举办农机实用、种植养殖、烹饪等技能培训,不断开拓牧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目前,已有20余家牧户从事餐饮服务、工艺品制作、汽车维修、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三是依托柴达木电商绿洲服务平台,认真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扶持农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搭建金色沙漠、中航生态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线上销售平台,努力构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