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都兰县草原生态治理与畜牧业发展实现“共赢”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8-21 11:08    编辑: 李宏才

  近年来,都兰县牢固树立“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准确把握草原生态功能定位,坚持草原生态大治理、大管护、大发展,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共赢。

  一、算好治理账。都兰县草原面积243.87万公顷,占辖区国土面积的53.87%。但长期以来超载过牧、干旱、鼠虫灾害等因素,草场退化面积达2586.8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82%,天然草地平均鲜草产量1175千克/公顷,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等生态问题突出。都兰县认真总结典型治理经验,准确摸清存在问题,找准问题突破口,坚持治理一片、巩固一片、恢复一片,累计投入草原生态建设资金5.6亿元,治理退化草地15万亩、鼠害510万亩、虫害150万亩、黑土滩3万亩,补播草地10万亩。通过集中连片治理,草原植被覆盖率由2010年的45%提升至2016年的62%,退化草场集中治理成果显著,草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二、打好管护牌。严守基本草原生态“红线”,大力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引导和支持牧民在草畜平衡的基础上实施季节性休牧和划区轮牧。禁牧区、草畜平衡区94.6%的草原纳入基本草原范畴,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建设实施网围栏500万亩,累计发放4.27亿元草原生态奖补资金,禁牧592.3万亩,草畜平衡1439.02万亩,减畜17.35万羊单位。聘用466名管护员加强禁牧区、草畜平衡区巡护管理,严打非法破坏草原行为,禁休牧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天然草原草层高度达19.8厘米,天然草地鲜草产量达3115千克/公顷,草地生产力恢复明显。

  三、走好发展路。紧抓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点县建设,推广“哈西娃模式”“金沟里模式”等成熟经验,转变“小而散”的传统粗放畜牧生产方式,整合草畜、折股作价、划区轮放、适度经营,流转草场面积达740万亩,建成畜棚2347座、养殖小区(场)25个,培育合作社228个,入社牧民11754人,整合草场3526.7万亩、牲畜31.92万头只,整合率达65.14%。开泰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牧户”模式,整合草场120万亩,先后获BCS、NOP、JAS等有机认证,通过特色畜产品“走出去”,累计向浙江、江苏等地供应绿色有机畜产品3000余吨,实现销售额达5400余万元。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81元,同比增长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