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9-20 16:26    编辑: 李宏才

  国务院批复《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以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紧紧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建设重大产业基地”的思路,高位谋划,戮力作为,扎实开展园区各项建设工作,努力在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先行区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加快项目落地建设。2012至2016年,试验区共签约项目219项,签约金额1779.25亿元。已累计完成到位资金398.69亿元,开工项目118项,已建成59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42项,成功引进广东明阳风电等一批重大项目。二是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目前,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3924兆瓦,累计发电量达96亿千瓦时,已建成100兆瓦单晶硅棒生产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离网光伏检测和运维中心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已形成氢氧化镁1.4万吨、2万吨特种功能纤维等项目。大力发展工程塑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产品。已建成盐湖机电非标加工制造、光热发电装备制造等项目。已形成5万吨碳酸锂、7000吨高纯氯化锂产能,正在建设青海盈天15亿瓦时石墨烯锂电等项目,盐湖比亚迪3万吨碳酸锂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三是打造园区核心企业。重点培育盐湖工业集团、青海聚之源等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资源综合利率、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废弃物排放达到国内、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四是打造优势主导产业体系。目前,已形成850万吨氯化钾、80万吨硫酸钾镁肥、280万吨原盐、430万吨纯碱等生产能力;基本形成油气化工产业体系,形成230万吨原油和75亿立方天然气开采、150万吨原油加工、100万吨天然气制甲醇产能,建成涩宁兰、涩格、涩花等输气、输油管线,石油天然气勘探及产能建设取得新突破;已形成440万吨焦炭、15万吨煤焦油加工等煤炭综合利用产业项目;已形成470万吨铁矿采选、镍钴矿采选及冶炼工程等金属冶金产业项目;柴达木红果枸杞种植面积达46万亩,保护黑果枸杞15万亩,形成红枸杞干果8万吨、枸杞浓缩汁1万吨、枸杞功能饮料0.5万吨、中藏药2000吨等种植及加工能力;牛羊繁育工程取得明显进展,配套饲草基地、加工基地相继建成,野血驴、茶卡羊等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五是推进配套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相继建成园区配套设施项目84个,累计完成投资148.8亿元。六是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下达循环化改造资金4.069亿元,试验区48个项目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计划。目前,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已完成循环化改造自查验收。七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先后攻克136项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其中盐湖镁资源氨法制取高纯镁砂产业化技术等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大力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目前已与179名专家院士签订引才引智协议,引进领军人才9人,引进科技人才36人,已成立院士工作站3个、重点实验室4个,集中开展熔盐储能等14项重大科技攻关。

  二、问题与困难。一是招商投资难度不断加大。囿于资源配置、产业政策和企业投资主体等多重因素,工业项目新增投资乏力,导致工业投资增长乏力。二是同质化形势严峻,区域特色优势难以显现。试验区与周边新疆、甘肃等省区产业结构趋同、资源禀赋相似,多种资源的组合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部分产业与其它地区在资源总量、投资环境等方面的竞争力不足,制约了产业发展。三是财政投入资金乏力。试验区循环经济建设资金以各商业银行融资为主,现有资金规模已不能满足发展和推动项目入园建设的需求。试验区尚未形成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稳固的融资还贷机制尚未建立,面临着偿债和融资的双重压力,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四是高端领军人才缺乏。试验区从事应用研究的高层次人才、技术升级改造的中高端人才严重短缺,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普遍不高,推动全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共性技术研究、拓展新领域产业发展空间的复合型、统筹型人才极度缺乏。五是产业承载能力滞后。近年来,试验区各环节收费较多,运输成本逐年增加,工程性缺水问题依然存在;大电网支撑较弱,科创中心、孵化器、环保基础设施覆盖面窄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金属镁一体化、恒信融2万吨碳酸锂等在建项目早日试车投产,全面推进盐湖工业钾肥挖潜扩能改造等续建项目建设。全力加快推进聚之源年产12000吨高纯氟化氢等新建项目,为项目落地和加快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尽快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同时,加强建设资金短缺项目银企对接工作。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力争用5至10年时间,打造形成特色鲜明的千亿元锂、千亿元新材料、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千万吨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千亿元特色生物等“5个千”产业集群。三是强化招商引资。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畅通招商渠道、拓展招商领域,在全国乃至全球广泛开展资源、资本、技术、人才等领域的招商活动,推动规模更大、层次更高、资源利用更为合理的新型盐湖资源开发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四是强化科技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格尔木、德令哈工业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百项创新攻坚”、“百项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盐湖锂资源开发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创新基地建设,推动战略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积极推进大宗工业产品电子商务、“互联网+”工业信息等平台建设,提升基础构架、数据中心资源地、灾备系统等硬件设施水平,全面推进试验区两化融合发展。全面实施人才工程,有计划的定向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和“工匠”,有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做好金融服务。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发挥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国有资本的撬动作用,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不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努力推动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好盐湖资源开发企业上市融资。与国内大型担保机构建立担保联盟,破解盐湖资源开发资金紧缺和园区企业融资难题。六是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五个千”30户以上示范企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兴骨干企业。加强区域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培育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等集体品牌,推动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良性互动。七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动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支持园区转型发展,推进“二次”创业,进一步激发园区建设发展动力与活力,充分发挥园区在海西转型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切实增强园区在海西产业集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等的支撑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