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心全力服务社会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3-26 10:09    编辑: 李宏才

  近年来,海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认真对标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强化组织领导,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财政投入持续增加,职业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进一步落实,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一、创新做法

  (一)聚焦党建思政工作,把握办学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党的建设摆在全州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不断落实党委书记思政课建设责任制、强化思政理论课建设地位、完善推广“四层三线”思政工作模式,以“四爱三有”“书香进校园”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观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确保职业院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聚焦产教校企融合,创新办学新模式。一是围绕“聚宝盆”资源优势,聚焦海西“五个千”产业集群,紧盯盐湖化工等优势产业方向,把促进产业发展作为职业院校布局结构和专业调整的“富矿”,建成以化工、机电、医学、生物工程、经济旅游等为主体的24个高职专业和以化学工艺、新能源为主体的18个中职专业。二是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实践“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办学新模式,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海西州人民医院等多家单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用人需求深度融合,形成政府、企业、院校和社会协同推进的职业教育办学新格局。建成校内实训基地13个,专业实训室68个,校外实训基地34个。建立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积极探索“企业进校园”“课堂到工厂”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了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三是进一步健全职教体系,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与青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订了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专升本联合办学协议,设立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中心,青海师范大学在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挂牌成立盐湖学院。基本建成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贯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框架。

  (三)聚焦制度体系改革,激发办学新活力。一是结合全州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规模,核定全州职业院校教职工岗位总额,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制定政府购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特聘教师薪酬标准,采取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特殊人才津贴等方式,破解职业院校教师短缺、水平不高的难题。二是鼓励职业院校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由学校按照人才流动规律自主确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根据国家和青海省有关规定,自行组织招录引进工作。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特聘岗位,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三是全面落实对口援建机制,深度对接合作模式,拓展交流合作。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浙江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签订了对口援建协议;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与浙江绍兴上虞职教中心、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与浙江三门职业中专签订了对口支援框架协议,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学校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四)聚焦职教发展短板,优化师资提素质。实施“2331”模式(“两项认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资格认证”“三师工程——名师工程、双师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三类竞赛——三优课比赛、专业技能比赛、基本功比赛”“1+1”结对式企业实践模式),有计划、分层次、全方位地对不同层次的专业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目前已建成“名师工作室”5个,开展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工程”“双师工程”资格认证工作。

  二、难点堵点。一是师资力量不足。中职学校师生比远高于国家20:1的标准,“双师型”教师总量不足,占专任教师的39%,与国家50%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因学历、编制等问题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充实专业教师队伍的难度较大。二是专业设置不合理。职业教育基础设施仍显薄弱,实训基地和设备缺乏,专业设置存在雷同现象,优势专业不突出,新兴专业不充足,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不高。三是校企合作层次有待提高。在校企合作中,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对“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推行不积极。同时,双方在深度合作、人才培养,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等方面,缺乏保障工作常态化开展的长效机制。四是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较低,虽然出台了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可以参加“三校生”高考的政策,但就读学校多半是三本院校,对学生吸引力不强。群众送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四是就业途径单一。大多毕业生都从事流水线上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技能型人才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三、意见建议。一是为适应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努力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需要提供智力支撑,建议申办本科类应用型东方盐湖大学,形成完善的中高职学生多样化成才体制机制,并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培养和聚集高技能型专业人才。二是为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解决技术瓶颈制约,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率,不断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创新体制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建议在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首个国家级综合型盐湖实验室。三是建议省政府研究制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配备标准,核定岗位总额,建立职业院校急需专业教师和紧缺人才补充机制,加快解决职业教育教师短缺、水平不高的问题。四是建议人社、财政部门加大对职业院校“双创”资金投入力度,建成职业院校“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园”,为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所、平台及资金支持。五是建议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下放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自主招聘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等各类人员的自主权。支持职业院校推进内部薪酬分配改革,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六是建议进一步深化对口援建工作,继续加大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和本科职业院校对口支援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强智力支持和对口帮扶,增强援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海西州职业教育与内地职业教育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