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四项措施引导干部人才向基层流动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5-27 08:51    编辑: 李宏才

  近年来,海西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州情、综合施策,鼓励引导优秀干部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着力为基层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努力形成干部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聚力基层的良好局面。

  一、加大干部交流,激发基层干部人才活力。根据各地区干部人才需要和全州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按照人岗相适原则,统筹考虑个人意愿和干部学历、能力、特长等因素,切实将组织意图与个人意愿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从严优选州直单位干部人才充实到基层一线。加大州内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干部交流力度,2018年以来,从各部门交流15名县级干部到市县领导班子任职,提任1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县领导班子任职;从市(县)直机关和乡镇中提任17名干部到市县领导班子任职,进一步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和干部队伍活力。大力实施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引才引智策略,注重把干部交流与人才引进工作相结合,注重从援青、挂职干部中发现优秀人才,鼓励引导其留任海西继续干事创业。2016年以来,从国家部委引进2名优秀干部到海西工作,从省直单位引进2名领导干部担任部门“一把手”,从驻州企业选调4名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到经济部门和市县政府班子任职,进一步拓宽了干部来源渠道,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

  二、完善政策机制,吸引干部人才扎根基层。制定出台《海西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任流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制度,明确规定公务员转任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基层工作年限必须满5年,确保基层干部队伍基本稳定。严格执行《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吸引人才留在基层甘心、干在基层有劲。实施海西州“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高层次人才疗养和体检,落实经费2000余万元。格尔木和乌兰投资1370余万元,建设了硬件配套“高标准”、软性服务“贴心化”的人才公寓。建立州、市(县、工委)财政共同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安排一定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培养各类人才的奖励、资助、补贴和人才工作的组织管理,为在全州营造人才向“下”流动的用人环境和培养造就一批有本事、靠得住的优秀人才提供政策支撑。

  三、集聚工作合力,鼓励干部人才服务基层。严格执行《公务员事业单位考录实施办法》,完善干部录用审批制度、增强考录工作的针对性,满足基层单位多样化用人需求。近年来,全州共招录公务员492名,事业单位人员1524名,为县乡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为推动现代化强州建设提供了基础人才保障。加大临聘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特岗教师等“四类人员”的使用管理,鼓励“四类人员”和政府临聘人员参加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招录考试,为他们成长成才搭建有效平台。近年来,先后有90余名“四类人员”和300余名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临聘人员,通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并迅速成为各单位的工作骨干和中坚力量。认真落实省州关于做好选调生工作的各项要求,本着严格“管”、精心“育”、适时“用”的原则,切实抓好选调生各项工作。近年来,先后有8名选调生被提拔为县处级干部,45名选调生提任乡科级领导干部,48名选调生被调入到州县两级重要部门工作,为选调生发挥才干、建功立业提供良好平台。

  四、搭建创新平台,外引干部人才聚力基层。坚持把引进中高端人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人才强州战略的重要支撑,以引进国内外海西籍人才为重点,依托北京、杭州等地的办事处和联络处,建立海西籍省外柴达木人才汇集中心,加强与省外海西籍人才的沟通联络,并通过政策支持等方式,动员吸引海西籍优秀人才“回流”“回游”。积极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制定《海西州院士工作站运行管理暂行办法》,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小组负责全州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事宜,推动院士工作站积极发挥战略咨询、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智慧引擎”和“智囊团”作用。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拥有领衔人及核心专家成员46名。组织申报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培养高端人才12名,组织推荐“千人计划”24名、创新创业团队8个。大力实施海西州“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引进高端人才86名,培养高端人才53名。全面落实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建立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