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打造国家循环经济的典范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19-10-11 11:04    编辑: 李宏才

    昔日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今朝生态环境美、循环经济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巨变是如何实现的?

  海西资源富集、区位重要,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也是祖国大西北最具投资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海西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突出。

  一代又一代建设者艰难探寻、大胆实践,不断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海西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力争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的典范。

  走出经济发展新途径

  众所周知,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经历了三次里程碑式的进程:

  上世纪50至70年代,石油、钾肥资源的开采,标志着柴达木盆地进入第一轮开发。

  上世纪80年代初,锡铁山铅锌矿、青海钾肥一期、茫崖石棉矿、石油三项工程全部建成,柴达木盆地掀起了第二轮资源开发热潮。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柴达木盆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始突出地域特色实施资源转换战略。

  作为祖国西部最具潜力的开发热土之一,迎着西部大开发的热潮,2005年,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应运而生。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成为青海省改革开放活力强、发展质量效益高的区域。

  从此,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的绿色经济模式开始在柴达木盆地崛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上下奋力推进实施国务院批复的《试验区总体规划》,努力探索创建高原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新途径。

  “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青海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发挥示范作用。”——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为青海进一步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提供了遵循。

  抢抓国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牢牢把握青海循环经济发展主战场的战略定位,锚定目标、砥砺奋进、接续奋斗、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抓、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地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力争把海西建设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标杆区、示范区。

  今天,海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海西州委常委、试验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师存武说,以实现从“试验区”向“示范区”跨越,从“循环发展”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变,全力打造海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升级版”,力争在国家战略层面把“循环经济试验区”上升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在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高质量上,全力建设更具海西资源特色、产业特色、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

  探索良性互动新模式

  在美国下一场雪,可能与青海有关。因为美国人所用的融雪剂,可能是由海西纯碱企业排放的废液为生产原材料制成的。

  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这些细节,但对于青海金锋实业有限公司而言,能“化盐为金”,进而打下出口创汇第一的业绩,是骄傲,更是鞭策。

  初春,走进青海金锋实业有限公司,感受这里“吃干榨净”“化盐为金”的生动场景。

  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金锋实业是一家专门从“废液”中“淘宝”的企业。上游纯碱生产线排出的盐含量超过50%的“蒸氨废液”,由一条管道顺流至金锋的梯形摊晒池,再经过蒸发浓缩、烘干提纯、精深加工等环节,变成质量超过国家一级品标准的球状氯化钙产品,作为融雪、石油勘探、化工等行业原材料,进入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废液中的氯化钠提取回收后,又销售给乌金化工企业,作为防腐剂生产的原料;就连烧锅炉产生的炉渣、粉煤灰,也被当地建材企业用于生产水泥。数以百万吨计的工业废液在提取氯化钠、硫酸钙后,经过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化验,各项理化指标全部达到无害化标准,由此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

  一个“循环”,在“吃干榨净”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变废为宝”中,实现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双赢”。金锋实业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吃进“垃圾”吐出金的不仅仅只有金锋实业。

  站在青海西部镁业公司的原料场上,只见顺着皮带机,被称为工业垃圾的水氯镁石像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进生产车间,转眼变成了市场上抢手的氢氧化镁等耐高温材料。

  过去,在钾肥生产过程中,大量水氯镁石得不到综合开发利用,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并制约钾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镁害”。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打造镁产业集群将“镁害”之山变为“金山银山”。

  “这条年产15万吨氢氧化镁生产线,每年将吃掉150万吨水氯镁石。”西部镁业项目部总经理助理严虎说:“设想一下,如果把这些工业垃圾堆在一起,将是一座多大的‘镁山’。且不说带来多少经济效益,通过循环利用减少水氯镁石的排放,为盐湖带来的生态效益更是可观。”

  同时,西部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氯化钙蒸氨废液,输送到金锋实业生产优质的无水氯化钙产品,再将产生的冷凝水回收利用,实现了蒸氨废液的循环利用。

  举生态旗、走生态路,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模式……今天我们看到,作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战场,海西正主动适应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经济发展新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海西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现从“试验区”向“示范区”跨越,从“循环发展”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变,全力打造海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升级版”,力争在国家战略层面把“循环经济试验区”上升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在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高质量上,全力建设更具海西资源特色、产业特色、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

  坚持以重大产业集群为龙头,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以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建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重大的循环经济重点产业项目。

  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瞄准国内外新材料市场,重点发展起以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金属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镁合金等优势明显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已然崛起。装备制造业并驾齐驱,以光伏、光热、风电、高端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正在大漠戈壁深处悄然生成。

  新发展理念推动了新一轮产业升级,以新能源为标志的一大批新产业,成为提升海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依托快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重点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关键技术集中攻关研发中心,打造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产业集群、太阳能高纯硅和多晶硅产业集群以及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海西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国家级光热发电新能源示范基地、国家级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国家级零碳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打好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牌、打好清洁能源发展牌、打好特色农牧业发展牌、打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牌……海西在更加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努力走好绿色、循环、低碳、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