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1-04 09:50    编辑: 李宏才

  海西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牧区垃圾和污水治理、改厕和厕所粪污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各项任务稳步推进,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探索垃圾处理模式。坚持以改善农牧区环境面貌为目标,按照“三清五改治六乱”的整治要求,重点做好155个农业村庄、34个牧民定居点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目前,村镇均配齐垃圾收集箱、垃圾筒、垃圾清运车。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路子,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运营模式,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乌兰县实施农牧区环境连片整治项目,38个行政村整治项目全覆盖,累计投放各类垃圾收集设施3900余个,各类垃圾转运车辆46辆。在四个镇均建有垃圾填埋场,并推广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技术,投资517万元在茶卡镇建成10T/d生活垃圾智能化连续处理基地。在农资经销店、种植大户等设置农药废弃物回收点,对农业生产废弃物统一回收、统一处理。格尔木市更换垃圾箱404个,新建垃圾收集站8个,安装环保垃圾回收桶456个。天峻县阳康乡、龙门乡、生格乡、织合玛乡、苏里乡5座垃圾填埋场建设竣工并计划于11月投用,实现全县垃圾处理全覆盖。

  全面实施“厕所革命”,稳步推进污水处理。全州各地均制定“厕所革命”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措施,按照省、州规定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大力实施“厕所革命”。今年全州“厕所革命”建设任务3743座,目前已实施3739座(已建2796座,在建943座),完成投资3470万元。其中,已建成农牧民户用卫生厕所2705座,城乡公共厕所49座,旅游景区厕所30座,公共服务机构厕所12座。格尔木市2019年实施的3449座户用厕所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建成500余座。德令哈市2019年实施的123座户用厕所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建成的37座户用厕所将于近期投入使用。乌兰县已建成14座公共厕所,110座户用厕所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并于近期竣工。天峻县在村社已建成7个公共厕所,在新建公路沿线、旅游景点等处建成6座公共厕所,维修改造5座公共厕所。强化污水处理工作,德令哈市总投资8000万元的农村污水垃圾综合处理示范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加快推进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印象小区、盐桥北路和红柳村、八一农场污水管网项目,唐古拉山镇沱沱河地区污水管网项目。乌兰县先后建成乌兰县污水处理厂、茶卡镇茶卡村、柯柯镇中西村、赛什克村等三座乡镇污水处理站及相应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有效解决了农牧区人口集中区域的污水处置问题。污水处理能力3000立方米/天的茶卡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围绕“大干一百天,村貌换新颜”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大干一百天,村貌换新颜”活动中来,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推动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截至目前,全州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村庄43个,投入资金1417万元,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已全部配发到位并投入使用。全州已建成城市、乡镇垃圾填埋场25座,配有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的村庄284个,占全州村庄总数的93%;已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70个,占全州总数的23.73%。格尔木市投资8600万元,完成15个村庄农户院墙大门维修美化工程,投资2056.21万元实施农村公路7座配套桥梁工程,目前完成6座。乌兰县以柯柯美丽城镇建设、金子海景区发展为契机,投资250万元打造交通节点型、服务型高原美丽乡村,致力于村庄公共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继续开展村庄绿化、补植补栽工作,在希里沟镇东庄村、西庄村、河东村,茶卡镇新村等栽种8780株新疆杨、3150株丁香、榆叶梅等。都兰县以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和易地搬迁复垦工作为契机,开展“五清三化”行动,对各村柴堆、煤堆、粪堆、料堆进行集中清理,对农村坍塌破房、残墙断壁及易地搬迁复垦的院墙和房屋进行清理和整治,实现街巷通畅,搬迁彻底。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水平。为进一步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做到建管并重,全州各地区结合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力促环境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格尔木市出台农村环境整治卫生保洁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把全市30个村按照村级人口数量划分为四类,4000(含)人以上为一类村、2000(含)至4000人为二类村,1000(含)至2000人为三类村,1000人以下为四类村。保障标准一类村为20万元/每年、二类村15万元/每年、三类村10万元/每年、四类村5万元/每年。德令哈市推行村三委和党员干部人居环境整治分区包片、农牧户“门前四包”“庭院三包”责任制和人居环境责任落实检查制度,各村设立光荣榜和曝光栏,宣传在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美丽庭院建设、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曝光落后典型。乌兰县建立包片工作机制,将辖区行政村、社区、315国道沿线环境进行责任分工,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形成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都兰县出台“大干一百天、村貌换新颜”工作考核评比方案,将全县8个乡镇分为3个组,制定乡镇及村级考核量分细化表,对全县村镇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督查考核。天峻县将环卫公司责任区以外的公共卫生区域,划分至全县60余家单位和企业,进行分片包干。同时,各地通过把乡村环境整治纳入村民公约,进一步规范、约束村民环境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