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强措施补短板持续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1-27 09:40    编辑: 李宏才

  近年来,海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旅游资源禀赋,明确全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抓产业规划,抓结构布局,抓线路开发,抓景区建设,抓品牌营销,旅游业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新形势下海西州旅游业仍存在发展意识不足、服务功能不全、突出特色不力等短板,只有紧扣关键环节,坚持特色发展,注重融合渗透,强化品牌营销,着力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在拓展旅游空间上做文章。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着力“统筹全域、塑造精品”,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构建由点连线、以线扩面、网状辐射的全域旅游发展新空间。一是统筹城市景点。统筹巴音河、将军楼、博物馆等各地市区知名景点,全力推进整治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工程,打造集生态绿色、文化鉴赏、产业集聚、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旅游兴州、旅游富州”。二是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生力军”、脱贫攻坚“突击队”、生态产业“排头兵”的重要作用,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以旅游产业的提质升级带动乡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以热水乡为代表,深度挖掘梳理吐谷浑、吐蕃王国古迹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等文化元素,以浓郁厚重文化气息吸引人、留住人。从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出发,重点建设以柯鲁克、宗加镇为代表的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立足柏树山、天峻山、哈熊沟、团结峰等自然风景区,促进与周边乡村资源的融合联结,配套建设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户外运动、互动体验等服务设施,不断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推动区域融合。德令哈市立足州府所在地的区位优势,构建“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特色风情小镇+德都蒙古文化+自然景观+”的特色旅游。格尔木市抓住打造青海副中心城市机遇,深度挖掘昆仑文化、盐湖文化和青藏公路精神独有的红色旅游文化,形成“昆仑文化+红色旅游+盐湖体验+自然景观+”的高原特色旅游。茫崖市依托“承内启疆通甘”的地理特点,从天文科幻、雅丹盐湖、昆仑探秘、石油遗址等旅游资源入手,建设翡翠湖、热水泉、千佛崖、火星营地、俄博梁雅丹等茫崖旅游目的地网红打卡点,形成“探秘+研学+越野体验+自然景观+”的青新甘环线特色旅游,着力打造成全国最年轻城市的西部特色文化旅游区。都兰县基于热水古墓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基地机遇,深入挖掘海西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热水墓群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逐步形成“历史文化+自然景光+文化体验+宗教感悟+生态休闲+”为主题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长廊。乌兰县打造茶卡国家级特色小镇和茶卡盐湖5A创建为契机,进一步丰富旅游体验内涵,形成“盐湖+漠河畜牧场+哈里哈图森林公园+金字海沙漠景观+”的特色旅游线路。天峻县依托神湖之源3A级景区优势,形成“草原文化+湟鱼洄游+冰川湖泊+户外探险+藏族风情+”的特色旅游。大柴旦行委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翡翠湖、雪山温泉、火星模拟基地等资源禀赋,形成“盐湖工业+康体疗养+科研探险+”特色旅游,打造旅游业发展新的核心和旅游板块。

  二、在延长旅游时间上想办法。一要增强旅游的通达性。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大力实施景区连接路网工程,在沿线科学合理设置服务区和指示标志,加快州内与州外、景区与周边、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建设,推动形成公路、铁路与航空立体交错、快速便捷的现代化交通格局,着力解决“进不来、走不动、出不去”的问题。二要增强旅游的丰富性。充分做足“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的文章,让游客留下来、玩起来,努力提升游客旅游的享受度和满意度。增加观赏性旅游项目,推出《永远的成吉思汗》等经典剧目常态化驻场演出,着力办好“柴达木之夏”、海子诗歌节等,让游客享受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坚持改旧优新、提档升级,对“老”景点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重新策划和开发,打造出新的“玩点”;对“新”景点要提升业态档次,开发一批互动性体验性游乐项目,带动人气、带活旅游,不断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依托海西天南地北风味交融荟萃的优势,着力办好美食节会,充分挖掘出本土的美食特质,培育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名吃、名菜、名果、名品、名店,重点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餐饮一条街,让游客“游在海西、吃遍全国”。三要增强旅游的均衡性。突出整体推进、白天黑夜、四季并举,让游客时时处处都置身在“景区”当中。整体推进,把全州作为一个大景区,既重视主要景区的建设,也把区域内的山脉、河流、森林、村庄、建筑等资源一并纳入,整体包装打造。白天黑夜,就是要结合城市亮化工程,打造“不夜城”,同时常态化演出一批精品剧目,实现“白天观美景、夜间赏节目”。四季并举,就是充分挖掘一年四季、应时应景的旅游资源,让游客充分感受“春踏青、夏纳凉、秋观景、冬玩雪”的无限乐趣。

  三、在完善旅游功能上求突破。一是升级服务配套设施。高质量建设好游客集散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旅游咨询、旅游集散、旅游呼叫、旅游投诉等一站式、多样化服务;加快景区内部设施提升,完善景区道路、通讯、停车、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景区接待中心、管理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基地,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集中整治景区沿线脏乱差问题,全面优化景区服务环境。升级景区建设档次。立足核心景区和其他景点的发展现状与资源潜力,明确主题方向,组织开展旅游重点项目和产业链招商,加快精品旅游景区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资源品质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精品旅游景区。升级人文内涵品位。深入挖掘景区景点文化内涵,请专业团队进行整合、策划、包装、设计、打造,既体现出历史文化元素,又展现出地方独质,让景区景点更有格调、更具内涵、更上档次。升级旅游产品供给。积极推进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本土元素和海西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产品,以及精致、独特、大气、上档次的旅游商品,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四、在强化旅游管理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旅游综合服务管理的档次和水平,推动旅游配套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让游客舒服。新建一批旅游住宿设施,积极引进国际品牌连锁酒店,对现有宾馆、饭店、民宿等进行改造提升,不断满足游客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让旅游便捷。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为游客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的订票、订房、订车、旅游线路定制、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以及餐饮、气象、安全、医疗等信息服务,尽快实现“一部手机游尽柴达木”。让服务提质。制定全州统一的旅游服务标准,加大导游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诚信旅游创建工作,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文明旅游教育,全方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让企业靠前。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双轮驱动”,大力扶持和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引导旅游企业创新经营理念,开发特色旅游项目,规避同质化恶性竞争,为旅游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安全护航。始终把安全作为旅游的生命线,建立健全旅游安全责任制,提升旅游保障能力,努力营造让游客安心、放心、开心、舒心的旅游环境。

  五、在打造旅游业态上有作为。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提炼文化主题,把丝路文化、昆仑文化、农垦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融入旅游之中,加快实施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推出一批旅游演艺精品,展示海西独特的文化魅力。推进旅游与生态融合。立足海西冷凉气候和优美生态的资源禀赋,融合“大生态”“大农业”“大康养”“大休闲”等内容,大力发展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农耕体验、会展会议于一体的新业态,切实把宝贵的“凉”资源变成优质的“热”产业。三要推进旅游与体育融合。坚持举办环青海湖海西赛段国际自行车赛、世界攀岩大师邀请赛、汽车越野拉力大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建设一批山地户外营地、自驾车基地和房车露营地等体育休闲旅游项目,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拓展游、研学游、康养游和工业体验游,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拉长延伸产业链条。

  六、在宣传旅游品牌上见实效。一是加大营销。加大柴达木旅游品牌的凝炼、宣传和推介力度,灵活运用网络营销、媒体营销、体验营销等营销方式,策划在央视持续投放海西旅游主题宣传片,亮出海西“避暑胜地、山水名城、丝路重镇、旅游天堂”的靓丽名片。二是广增客源。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和铁公机路网大动脉联通的有利契机,强化与国内外主要客源地城市及周边旅游热点城市的联系合作,特别是抓好周边1000公里半径城市、丝绸之路国内段沿线城市以及铁路沿线城市的实地促销,建立紧密型旅游合作机制,推动景点互推、游客互送,着力拓展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