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多举措扎实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2-03 09:42    编辑: 李宏才

  今年以来,海西州以保增长、稳增收、优结构、提品质为目标,以发展特色农牧产业体系为抓手,持续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深化农牧区改革,不断激发农牧业发展新动能,通过特色产业规模种植、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品牌化战略推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推动全州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农牧业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出台《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牧业发展新动能十一条措施》,对带动枸杞、藜麦、设施果蔬、肉牛肉羊等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奖补,极大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农牧业特色产业逐步壮大。枸杞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出台《促进柴达木枸杞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海西州促进枸杞产业发展条例》已颁布实施。有机枸杞认证面积突破10万亩,达到11.78万亩,认证企业达到37家,其中3家企业获得国内有机认证证书。柴达木枸杞被国家九部委联合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中欧地标互认名单(成为全国35个中欧地标互认农产品之一),新华—柴达木枸杞价格指数发布机制的初步建成和有效发布,形成青藏高原首个名特优农产品价格指数,柴达木枸杞入选青海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区域品牌价值评价前110名中荣获第38名。位于德令哈绿色生物产业园内的“中国柴达木枸杞交易中心”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完成柴达木枸杞子标准、黑枸杞质量标准和黑枸杞人工栽培技术规程团体标准。设施果蔬产业加快发展。旧棚改造、露天蔬菜补助等项目顺利推进,637栋改造旧棚已全部投入使用,“大棚房”清理整治已通过省级验收,每个基地实现“一棚一卡”规范化动态管理,建成8个规模化种植基地,年果蔬产量6.8万吨,综合自给率达到66%,产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藜麦产业稳步推进。全州已通过审定登记藜麦品种6个,柴达木藜麦研发中心成立,产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建成藜麦加工车间7处,全年加工量3万吨,藜麦酒、麦片、面条、饼干、奶昔等系列产品投放市场。肉牛肉羊产业稳步提升。全州建成6个有机生态牧场和8个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以茶卡羊、天峻牦牛藏羊等为代表的“三品一标”认证成果21个,完成茶卡羊地方标准(初稿)制定,柴达木绒山羊分子标记、基因优化工作进展顺利,莫河特色养殖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推进41个试点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提质增效建设,全州试点合作社入社牧户1678户,入股草场1336万亩、入股牲畜32.5万头只。

  二、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有序开展。制定印发《2019年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关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海西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省、州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村规划均编制完成。今年3个省级示范试点村项目实施方案已制定,相关工作有序推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发展,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2.3亿元,州本级安排财政支农扶贫专项资金0.6亿元,全州累计整合中央、省、州、县级配套资金共计6.8亿元。2019年整合各类资金10845万元,计划实施项目52个,已开工20个。

  三、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积极推进。各地区、各乡镇制定印发《“大干一百天,村貌换新颜”工作方案》,全力推动乡村环境治理深入实施。申报121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目前全州已建成垃圾填埋场25座,配有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的村庄284个,占全州村庄总数的90%。已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70个,占全州总数的23.73%。扎实推进“厕所革命”,下达“厕所革命”建设任务3743座,目前已实施3739座,完成投资3470万元。

  四、深化农牧区改革落地见效。全面完成全州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率达98%,为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奠定基础。全面完成省级试点县乌兰县改革任务,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38个;完成三市三县一行委295个行政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组建成立柴达木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莫河、都兰骆驼场有限公司已完成注册登记,其资产(股权)已无偿划转集团公司;德农、拓鑫、众旺、绿源四家公司民营经营性净资产评估及审核报告已上报国资委审核认定;《青海省柴达木农垦查查香卡农场、尕海农场、怀头他拉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通过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工作全面完成,并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德农农牧有限公司改革三项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农垦国有土地登记发证357.6万亩,登记发证率90.3%。

  五、市场营销渠道逐步拓展。积极探索“农牧业+”新业态,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个体近400家。“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稳步实施,柴达木枸杞产业公共信息服务与质量追溯体系平台项目整体系统进入信息录入和调试阶段。以北上广深为中心,加快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广东等重点地区农产品市场开拓,以中高收入消费群体为目标,以优质农产品为主打产品,积极构建覆盖“长三角”地区、辐射“珠三角”地区市场特色农产品销售网络,目前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共设立实体专营店76家,其中州内农牧业企业自营直销店54家,合作供货销售点22家。

  六、绿色有机发展不断壮大。累计认证无公害产品87个、绿色食品47个、有机食品5个,认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6.8万亩、有机牧场236.2万亩,茶卡羊、天峻牦牛、天峻藏羊、格尔木蒙古羊等6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证书。深化农资打假、瘦肉精、生鲜乳等专项整治,开展农畜产品质量追溯建设和生产准出、市场准入检测,有效提升监管能力。在格尔木、德令哈、都兰、乌兰和5个国有农场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项目,试点面积28万亩(枸杞25万亩,青棵2万亩,藜麦1万亩),共补贴有机肥54362.67吨,目前项目补贴有机肥已发放完成并施肥到位。

  八、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全面完成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免疫率均达到“双百”。积极推进全州畜间包虫病防控攻坚行动,组成东部、西部两个工作组,深入各地区完成州级评估复核工作。州本级安排专项防控资金200万元,各地区累计投入500万元用于全域疫病防控,开展非洲猪瘟自检,屠宰生猪均从新疆“点对点”养殖企业调运,并对全州养猪场(户)、屠宰场、生猪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和外来生猪进行全面排查,目前未发现和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有效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九、惠农政策和项目有序推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性补贴资金3.7亿元,其中草原生态补奖资金3.2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0.4万元,农机购置补贴0.1万元。争取中央、省级各类专项资金10.32亿元,共52个农牧业项目,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高标准农田建设、菜篮子工程、草原生态保护、休闲农牧业示范基地、农作物种子工程、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种畜场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