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2-17 08:56    编辑: 李宏才

  海西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以聚焦科技资源、建设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重大科技成果实现新的突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全州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市)实现全覆盖,累计获省级科学技术奖9项、科技成果70项,申请专利989项,授权专利590项,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4件。

  突出项目支撑引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五个千”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比重提高。近年来,全州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3项、科技专项资助3.99亿元,其中国家级7项、资助资金6714万元,省级77项、资助资金3.02亿元,州级99项、资助资金3040万元。通过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攻克了油气勘探技术方法、采油气工艺等技术难题,奠定了石油天然气稳产、增产的坚实基础;反浮选一冷结晶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中国钾肥工业技术、产品质量与国际接轨;攻克了复杂铅锌硫化矿高效清洁分选与综合回收关键技术,可提高铅锌硫金属回收率2个百分点以上,伴生金、银回收率5个百分点以上,攻克了单晶氧化镁产品制备工艺技术研究,具备了年产300吨高纯氧化镁单晶生产能力。通过组织技术攻关,盐湖卤水提锂、镁系列产品开发、低品位矿富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金属矿山找矿及冶炼综合回收利用、太阳能开发利用等一批共性关键性技术取得突破,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产业链的延伸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支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强化政策资金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投入为支撑,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今年全州财政科学技术事务支出7838万元,其中州本级支出2875万元,财政科技投入占全州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增加。制定出台《海西州科技创新投资基金设立方案》,拨付2000万元启动资金,设立海西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制定《海西州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授予“青海高原绿色矿业发展新模式研究与实践”等23个项目“2017—2018年度海西州科技创新奖”,累计发放奖金680万元,有效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调动了科技型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全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全力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加强省科协之间联系沟通,把院士工作站建设作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制定出台《海西州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管理办法》,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院士工作站建设,目前全州建立院士工作站共8家,约占全省院士工作站的20%,拥有核心专家成员57名。全面实施科技人才引进工程,截至目前,通过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人才7名、培养人才5名,通过海西州“百人计划”,引进人才76名、培养人才51名、创新创业团队8个,为加快推动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突出科技创新平台是凝聚人才的重要载体作用,截至目前,海西州已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13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03个,为科技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采取多种方式,为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牵线搭桥,促进产学研健康发展,先后与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华东理工大学等8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郑绵平院士、潘复生院士等15位专家为海西州科技顾问。加快推动柴达木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等5家省级众创空间建设,为众创空间入孵企业与青年创业者提供资金申报、投融资、资源对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实现资源与人才共享。截至目前,入孵创业企业、“创客”团队和大学生群体170余个,累积孵化创业企业64家,创业团队6家。利用德令哈工业园绿色和创新产业科技孵化器、德令哈工业园绿色及综合产业创业基地两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在孵企业提供企业公共信息、咨询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等6大服务。截至目前,在孵企业31家,孵化毕业企业2家。对全州相关企业的130余名技术骨干进行创新能力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举办海西州2019年度双创服务能力交流培训暨青年“双创”成果展,充分展示青年创业者创新创业成果,进一步提高全州创新创业平台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