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1-06 11:13    编辑: 李宏才

  海西州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全州民营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大、结构优化、贡献突出的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市场主体42806户,新增7103户,其中,中小企业10434户,个体户30928户,农村合作社1444户,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2%。

  一、精准务实施策,民营经济实现蓬勃快速发展。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制定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十二条措施》《海西州促进经济增长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下达保增稳产资金3227.8万元,鼓励支持全州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州各项惠企政策,今年共为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所得税4883.4万元,减免过路过桥通行费1300万元。同时,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非公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多层面、多渠道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今年共上报民营企业扶持项目68个,落实资金3602万元。二是推动企业混改,激发内生动力。州发投通过债转股、阶段性持股的方式,分别持有庆华煤化公司20%股份、圣裕源储煤公司51%股份,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力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以“五个千”产业集群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6000万元,并通过阶段性持股的方式投资入股海西立创创业创新孵化有限公司、海西诚毅新能源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实现国有与民营资本相互融合、交叉持股,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三是聚力招才引智,强化科技创新。立足海西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引进科研团队和高端人才,先后与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36所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研发平台,并通过实施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51名、团队12个,挂牌成立重点产业研究名师名家工作室29个、院士工作站8个,建成“金蓝领”企业技能人才工作室6个。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先后出台《海西州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十条措施》《海西州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入企常态化服务、在建重点工程项目无障碍施工等八大专项行动,多层面助力企业保增稳产,全方位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重拳惩治“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削减75%、办理时间压缩50%,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做大做强。

  二、理清问题短板,清醒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一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金融机构针对民营企业的借贷门槛较高,商业银行、普通担保机构的信贷担保定位偏向于国企,信贷投向高度集中在产业链上游的资源型大型行业。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达不到银行的信用等级,虽然省州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扶持,但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各类金融机构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沟通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形成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合力。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海西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路网密度、电网布局以及环保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同时,部分园区、路段的水、电、气、暖、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配套不完善、管理使用水平不高等问题,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三是招工难用工贵问题日益加剧。海西自然环境恶劣、社会发育程度较低,吸引集聚人才的政策环境、创业环境、生活环境竞争能力不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与循环经济发展所需智力支撑不相匹配,特别是高水平的科技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及产业熟练工人严重紧缺。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部分中小企业对科技研发工作重视不够,科技投入不足,对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能力较弱,工艺水平不高,产业层次较低,初加工产品多,高端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五是企业家投资信心不足。受土地、资产、生产成本增加,要素供给不足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企业家追加投资或扩大生产的信心不足,等待观望现象较为普遍。

  三、坚定信心决心,不断厚植民营企业发展沃土。一是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持续推动中央和省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建立健全联系中小企业制度,认真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并针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一业一策”“一企一策”“量身定做”等符合州内企业实际的办法措施,助力民营企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发挥中小企业在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二是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加大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着力构建“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切实为企业瘦身减负,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全面理清收费项目,依法核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进一步增强收费公开化和透明度,从源头上把控乱收费行为,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加大对行业协(商)会的建设力度,规范行业发展,杜绝恶性竞争,引导企业诚信发展、公平竞争。三是进一步加强融资服务。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对产品有市场、信誉有保障的民营企业,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切实缓解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等问题。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和社会化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改变金融机构单一的注重抵押、质押的观念,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发展慢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力度,鼓励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州科技创新资金扶持。四是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围绕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完善管理机构,全力做好服务与协调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源头保障。着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动员工艺滞后、技术落后、装备陈旧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确保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优良、生产效率攀升、生产环境改善。对产品趋同、生产过程趋同的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整合,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协调做好基础设施、企业用地、水电路气、网络通讯等,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带动企业集群培育,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五是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的理念,坚持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凝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关爱人才,着力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切实加大政府引导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在职教育、岗位培训、校企合作等项目,积极开展定向、定单、联合培养,全力解决好引进人才在户籍档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完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为人才在企业间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建立人才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人才分配和流动政策,用市场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励人才、支持人才干事创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