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大柴旦从八个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1-08 11:13    编辑: 李宏才

  2019年,大柴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一、积极促进就业增收。坚持把稳就业作为经济“晴雨表”、民生“温度计”,通过春风送岗、春风行动等,全面实行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多渠道、多形式纵深推进就业创业。2019年,新增就业960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7人(次),失业率1.44%,职业技能培训369人(次),农牧民劳务输出11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5.5万元。

  二、着力提升社保水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持续加大社会保险投入力度,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着力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险体系。2019年,全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事业保险、工商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233人、8620人、3871人、9291人、4794人,基本做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同时,积极构建医疗保障社会监督机制,聘任15名医疗保障社会监督员,严防医保基金“跑冒滴漏”。

  三、精准实施社会救助。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有力落实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大力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有效保障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2019年,临时救助8人(次)、3.32万元;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贴2153人(次)、38.96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1338人(次)、90万元;社会福利院及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正在进行运营前的准备工作。

  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持续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构建合作交流新机制,突出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平安校园建设、师资均衡配置等,振兴柴旦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高质量教育。2019年,学前三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9%;先后招录各类教师15名,完成教师职称评聘86人,组织选派骨干教师180余人(次)开展跟岗研修培训,投资950万元的行委中心学校体育活动室及实验项目建成投用。

  五、持续打造“健康柴旦”。加快城乡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不断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严格执行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要求,组建行委人民医院中蒙医科,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持续开展“民生五项”基因检测,不断深化“健康柴旦”建设。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普通人群754人,签约重点人群478人,签约率75%。

  六、大力开展文体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成功举办冬季环城赛、春节“七天乐”、元宵节焰火晚会灯会、职工篮球赛、大柴旦第五届运动会暨全民健身大会等活动20场(次),完成柴旦村、马海村笼式足球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七、不断深化对口援建。进一步完善与绍兴市、中化集团双向交流长效机制,编制《2019年绍兴市对口支援大柴旦重点工作要点》等,以援青干部为纽带、资金支援帮扶为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民生普惠为目标,持续为柴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19年,绍兴市援建投入资金975万元,用于北环城绿化带、柴旦镇换热站建设等项目。中化集团突出教育为先,为行委中心学校捐赠10万元建设流动图书馆,为151名贫困学生、20名残疾人发放助学金和帮扶金23.27万元。

  八、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以精准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坚持有用为先、落实为要、建管并重,投资9809.88万元深入实施城镇绿化、柴旦镇污水管网、供水管网改造、马海村卫生间改造建设等十项实事,全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