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大柴旦行委通过七项重点举措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3-10 09:05    编辑: 李宏才

  海西州大柴旦行委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投资、调结构、优生态、抓改革、惠民生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服务保障,力促经济平稳运行。一是稳定企业生产。坚持“一企一策”原则,帮助企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开工复产准备工作,确保企业有序安全高效复工复产。二是强化要素保障。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加大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力度,强化与青藏铁路公司的联系,大力推动“公转铁”,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范围,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运输、用能成本。三是强化科技支撑。继续实施“百项改造提升”“百项创新攻坚”工程,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领域研发实现新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四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继续落实好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若干措施,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帮助民营企业破解融资等难题。

  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培育壮大第一产业。以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为契机,着力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重点抓好枸杞、蕨麻扩量增产及中藏药材试种植,谋划发展柴达木骆驼、柴达木绒山羊、饲草产业,不断提升特色有机农业“品牌效应”,竭力打造“中藏药材种植基地”“全域有机农业示范县”。二是做强做优第二产业。扎实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突出抓好五彩矿业120万吨优质纯碱、西部矿业锡铁山分公司智慧矿山等重点项目建设,谋划4×660兆瓦煤电一体化、水泥厂项目前期,为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催生新动能。三是稳步提升第三产业。始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契入点和发力点,推动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重点谋划开展大柴旦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建成投用游客服务中心、温泉游泳馆,力争“光影之城”、翡翠湖景区5月开园,努力打造柴达木盆地旅游核心区。

  三、加快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不动摇。坚持稳字当头、提质为本,研究剖析滞后指标,巩固提升优势指标,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同时,坚持抓规划、谋长远不动摇,集中智慧力量,深入调查研判,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二是加快项目建设不懈怠。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贯彻落实省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加快落实水、电、路等要素配套条件,及时解决项目审批备案、建设用地、信贷融资等问题,确保所有项目尽早开复工。三是强化招商引资不松劲。以构建“领导挂帅招商、部门联动招商、全员参与招商”的大招商格局为方向,抢抓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产业转移机遇,实施“招商引资提升年行动”,立足产业链招商,强化以商招商,突出工业招商,着力招大引强,不断提高引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投产达效率。四是扶持民间投资不打折。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着力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瓶颈障碍,持续巩固民间投资增长势头。五是发展“飞地经济”不走偏。研究制定“飞地经济”配套政策措施,探索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机制,加强与省内、州内地区的协调对接,积极推动“飞地经济”发展。

  四、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深化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按照整改方案,逐一对照整改,确保按时完成。二是强化综合治理能力。重点开展“散乱污”企业、施工(道路)扬尘、河湖“清四乱”、固体废弃物排查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天然气管道、饮马峡产业区污水处理厂、饮马峡工业固废填埋场、马海片区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入使用。三是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快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确保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打造成为全省绿色矿山创建先行区和样板区。逐步推进腾达煤矿、公路沿线废弃沙石料场等13处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加快镇区空白点绿化,新增城镇绿化223.5亩。四是不断壮大新能源规模。以纳入全州第二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基地为契机,加快三峡新能源10万千瓦、青海综合能源40兆瓦等8个风电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海西州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五、明确功能定位,丰富美丽城镇内涵。一是推动新型城镇化。以体现地域特色、提升城镇品质、发掘文化底蕴为重点,制定出台《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努力走出具有柴旦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二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引进成立物业管理公司,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加强沿街建筑外立面整治和治脏治乱、治理私搭乱建等工作,持续巩固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三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任务,巩固好“家园美化”行动整治成效。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马海村肉牛养殖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拓宽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六、转变思想观念,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一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力开展政务诚信、消费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二是统筹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稳步推进经济、民生、文旅等领域改革,重点实施好生态环保体制、行政区划、事业单位分类、水权综合等改革工作,确保各项改革工作有序高效推进。三是创新对口支援方式。持续深化与浙江省绍兴市、中化集团的交流合作,谋划好“十四五”对口支援规划,加强在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保等产业对接合作,推动对口支援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纵深发展,促进对口援青“升级加力”。

  七、改善民生福祉,共享小康社会成果。一是提升教育医疗水平。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远程诊疗系统建设,切实提高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积极推进马海学校综合教学楼、马海幼儿园等项目。二是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积极推进特殊群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行委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托养中心设备购置进度和锡铁山镇老旧小区改造步伐,不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三是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以“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为核心,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农牧区劳动力转移、退役军人就业以及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的托底帮扶工作,做到以业安人、以业稳人。四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挖掘整合民俗文化资源,筹划开展全民健身、柴达木之夏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完成大柴旦元帅楼广场项目。五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深化“平安柴旦”建设,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加强改进信访工作,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是持续巩固提升小康社会各项指标。对照三大类43项小康指标,坚持问题导向,制定措施办法,主攻弱项指标、提升达线指标、巩固领先指标,切实提高全面小康“含金量”,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估验收一次性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