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青海改革“探路者”推进政务阳光透明的青海实践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6-22 09:16    编辑: 李宏才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及群众关注关切,着力提升政务公开质量,加强政策解读和回应公众关切,深化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在2019年度全国政务公开评估情况通报中,我省政务公开工作被评为优秀等次,标志着我省政务公开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步,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作人员指导用户使用“青海人社通App” 。海子茜 摄

省财政厅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宣传。
 
  从力度和广度持续深化公开内涵

  “我们紧盯重点领域,全面做好信息公开和日常动态更新,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 , 不断加大公开力度,切实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服务,全力打造‘阳光发改’ 。 ”省发展改革委政务公开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省发展改革委通过持续做好全省重点项目计划、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省级预算内专项资金安排、 PPP项目推介安排等信息公开公示,从项目遴选到资金下达实行全程公开透明。

  依托全面建成的省级和8个市州、46个县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省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名称、项目代码、审批事项、审批结果、审批事项办结时间、审批部门、审批文号等关键内容, 2018、 2019年度完成公示项目5402项。

  “2019年西宁市公开市政府文件34份、市政府办公室文件57份;公开人大建议办理结果119条,政协提案办理结果118条;各类媒体反映事项1009项,办理率100%。办理‘12345’咨询、求助、建议、投诉类事项14.1万余条;全年共公开各类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5932条;发布各类政策解读信息80余条。 ”为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西宁市不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着力提升政务公开质量,推进政务公开向纵深发展。

  2019年,我省大力推进重大决策公开,按照“推进政务阳光透明”的目标不断加大决策公开力度,突出抓好主动公开,坚持应公开尽公开,加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系列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公开力度,结合机构改革和重要政策、重大项目落实推进情况,动态更新完善主动公开目录,公开的目录化、标准化、制度化水平持续提升。

  按照“三统一” (申请入口、程序流程、标准规范)的要求和工作模式,不断畅通政府网站、电话、信函等为主的依申请公开渠道,完善答复办理制度规范,提高答复办理效率,保障群众依法依规、高效便捷获取政府信息。2019年共回复各类申请公开信函600余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围绕三大攻坚战、深化“放管服”改革、重大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公共资源配置、重点民生领域和财政信息等重点,通过在政府网站开设专题专栏等形式及时公开相关信息,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的精准度、系统性不断增强。

  从政策落实认真推进解读回应

  2019年,为使民生实事项目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更符合老百姓实际,省财政厅以多种渠道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到389条意见建议,梳理确定阳光培育、幸福养老、扶弱助困、美丽家园等10个方面的民生实事,在项目安排上实现“政府配餐到群众点菜”的转变,有效促进了民生实事工程与财政预算安排紧密衔接和财政保障机制的完善,兑现了百姓“幸福账单” 。

  “我们会同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年度民生实事工程安排情况,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就扶贫、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解答,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相关政策。此外,我们在省政府网站上就财政如何保障民生实事工程进行在线访谈交流,进一步回应社会关切,着力营造全省上下齐抓共管推进民生实事的良好氛围,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省财政厅办公室秘书谢珍说,通过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建立完善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做好民生热点回应,更好引导社会预期。

  为充分发挥政策凝聚共识、稳定预期的作用, 2019年我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政策解读“三同步”工作机制,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细化解读责任、明确工作程序、畅通发布渠道,建立起运用图片呈现政策要点,视频解读政策核心,文字解读政策关键的政策解读工作体系,并通过图文并茂、音频加视频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政策解读的时效性、关注度和影响力。省委改革办紧盯省委深改委会议研究确定的重大民生领域政策措施,及时解读政策,积极协调推动,有力确保了党中央、省委各项改革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主动接受省政府门户网站专访,深入解读民生重点建设项目、重要民生实事等政策和贯彻执行情况,通过报纸、电视、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渠道及时发布,有效稳定社会预期。

  2019年共完成厅(局)长在线访谈政策解读19期,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以青政、青政办名义印发的重大政策解读100余篇,各地区、各部门运用数字音视频、图表图解、新闻发布会、专题访谈等形式多角度、多侧面解读本地区本部门制发的政策措施,发布解读信息3000余条,解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展。

  从畅通渠道着力加强平台建设

  一直以来,我省始终坚持把搭建平台、畅通渠道、优化流程作为深化政务公开的重要支撑,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建强公开阵地、延伸公开触角,助力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截至6月11日,通过线上渠道共注册用户641173人(单位),其中完成实名认证的人数有509711人(单位)。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晁骏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给记者演示“青海人社通App”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晁骏说,新用户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青海人社通App”后就可以注册并登录,目前可实现我省人社领域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12个高频事项和23个政务服务事项与省政务平台对接,实现“一网通办” 。

  截至目前, “青海人社通App”上就业创业方面的23个功能,线上提供服务379168人次;社保卡14项功能,线上提供服务2226129人次;社会保险39项功能中有关社会保险查询共办理了21471096笔,养老待遇资格认证为约90万人次提供了线上认证服务,切实增强了群众办事的便捷性。2019年,省人社厅共在“青海人社通App”上发布公开各类信息1634件,各项信息做到了及时公开。

  为持续畅通信息公开渠道,我省通过强化全省政府网站的监测检查和日常管理,持续抓好网站信息发布、保密审查、集约整合、安全防护各项工作,认真办理各类群众留言事项,有序关停不合格网站,大力提升政府办网工作质量,各级政府网站信息发布、解读回应、互动交流、办事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政务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充分发挥。2019年我省政府网站监测4个季度均达到合格标准,政府网站整合关停至135家,政务新媒体392个。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优势,各级政务新媒体管理单位认真做好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传解读、办事互动交流等各项工作,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青海故事,办好群众实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通运行青海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7天24小时的咨询、建议、求助、举报、投诉等服务,受理供暖保障、物业管理、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教育、医疗保障等各类诉求20000余件,切切实实为企业和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好事、难事。

  记者感言:弛而不息打造“阳光政务”

  政务公开是行政机关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平台建设、数据开放,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制度安排,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好服务人民群众、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去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通过不断深化认识,坚持把推进政务公开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牢牢把握政务公开正确的方向,做到把理念植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持续推进公开内涵深化,认真推进政策解读回应,不断加强公开平台建设,不断夯实公开工作基础,以公开稳预期、凝共识、强监督、促落实、优服务、提效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要继续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还在于紧跟新时代新要求,全过程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五公开” ,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信息主动公开,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不断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着力增强政务公开实效性、权威性。

  现代政府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要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因此,政务公开、回应舆情绝非小事,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标注着如何构建透明政府、现代政府的文明刻度。除了紧贴政府中心工作,全方位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之外,还要着力于运用音画视频、图文图表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准确传递政府重大政策意图,进行通俗易懂的深度宣传和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心关切。

  要不断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方法,坚持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充分运用好信息化网络技术优势,不断优化公开流程体制机制,创造性开展政务公开工作,深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提高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公开促推政务服务效能的提升。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是例外” , 已是当前政务公开的主流。政府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政府公信权威形象,不断提高群众的政治参与度,依然需要驰而不息打造“阳光政务” , 通过政务公开建立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取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田得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