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  新闻动态  /  海西要闻

海西州积极探索育才养才用才新机制着力集聚现代化强州所需专业英才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30 08:52    编辑:李宏才

  近年来,海西州大力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创新完善人才政策,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优化提升人才环境,全州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作用有效发挥的良好态势。截至2019年底,全州各类人才共22700人。其中党政人才5986人、专业技术人才10147人、技能人才891人、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96人、具有专业等级证书社会工作人才13人、农牧区实用人才5367人。

  一、坚持党管人才,涵养“重才”生态。一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高位谋划、积极推动人才工作,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委有关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切实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和前提。二是及时调整充实海西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人才工作述职制度,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印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健全科学决策、分工协作、沟通协调、督促落实的人才工作机制。

  二、优化政策机制,树立“求才”导向。一是着眼于海西发展实际,围绕全州“五个千”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结合省上出台的各项惠才政策,推动形成以《海西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为统领,以《海西州“十三五”期间高端创新人才计划实施方案》《海西州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海西州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等人才政策为承载,以《农牧区实用(乡土)人才培养办法》《海西州推进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的若干措施》《乌兰县稳定和引进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等州县特色政策为配套的人才集成政策框架体系。同时,对近年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归纳、优化整合,研究制定《海西州“瀚海菁英”行动计划》,全力打响“瀚海菁英”计划品牌。二是坚持人才发展与实施重大战略同步谋划、同步推进,指导有关地区和部门单位研究制定加强培育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与人才资源开发相适宜的《格尔木市引进培养高中端人才实施办法(暂行)》《海西州加快落实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工作实施方案》等人才政策,努力推进人才资源开发与地区发展同频共振。

  三、改进选才方式,拓宽“识才”路径。一是严格执行《公务员事业单位考录实施办法》,注重考录工作的针对性,满足基层多样化用人需求。2017年以来,全州共招录公务员60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85名,为县乡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加大临聘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特岗教师等“四类人员”的使用管理,鼓励“四类人员”和政府临聘人员参加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招录考试,为他们“成长成才”搭建有效平台。近年来,先后有90余名四类人员和300多名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临聘人员,通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并迅速成为县乡干部队伍的“生力军”。同时,通过政府临聘等方式,聘用557名同工同酬人员补充到州县两级人员编制不足的单位,健全聘用人员考评机制和优胜劣汰用工机制,严格签订劳动合同,根据聘用人员不同岗位特点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细化工作职责、明确服务期限,鼓励人才在基层扎根、才华在基层展现。三是认真落实省州关于做好选调生工作的各项要求,高度重视选调生的培养选拔工作,把选调生培养管理列入干部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本着严格“管”、精心“育”、适时“用”的原则,切实抓好选调生各项工作。2017年以来,先后有6名选调生被提拔为县处级领导干部;23名选调生提任乡科级领导干部,12名选调生转任到州县两级重要部门工作,为选调生发挥才干、建功立业提供了良好平台。

  四、实施人才工程,释放“引才”效应。一是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强力实施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计划”,成功申报青海省创新人才25名、团队1个,评选海西州创新人才173名、团队14个。二是盘活本地人才资源,把培养本土人才作为支撑区域发展的主要举措,在教育、卫生、宣传、文化和企业等重点领域建立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47家,“金蓝领”企业技能人才工作室6家。三是实施党政人才专业素养提升计划、专业技术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项目,加强新型农牧民、乡土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全州每年培训党政人才2500余人(次)、专业技术人才3200余人(次)、高技能人才2100余人(次)、农牧区实用人才6400余人(次),统筹推进各类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量”。四是依托援青资源,协调对口支援省市,选派一大批教育、卫生、科技等急需人才援青,2016年以来,培训各类人才140批(次)6500余人,援青干部人才58人次,选派18名领导干部赴浙江挂职锻炼。五是借势全省“组团式”赴省外高校引才契机,组织全州8家企事业单位首次赴外引才,目前41个岗位共有44名应届毕业生参加笔试面试,确定拟招聘并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应届毕业生22名。

  五、强化载体支撑,搭建“成才”平台。一是着眼海西特殊州情和发展优势,把发展共享人才作为破解海西人才发展的创新理念,搭建更宽广、更有效的人才引育平台。挂牌“都兰县枸杞产业创新联盟”,成立钱学森沙产业基金会,开展绿色找矿大会战、循环经济资源重大技术攻关大会战,在盐湖、新能源、旅游、特色农牧业等优势领域举办国际展会和大型论坛,举办“国内知名专家走进柴达木科技服务”“清华之情、天空之镜”考察等活动,聘请王浩、郑绵平、何水法等30名院士及专家为经济、科技、旅游及文化顾问。二是完善“创业培训指导+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引领带动”的“四创”工作模式,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7个,挂牌成立北京、杭州人才工作联络站2个,打造“一街一园十点百地”青年创业品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是开展“博士后科技服务基层活动”,来自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12名博士就盐湖化工、医疗卫生、生物科技等方面开展了科技服务和项目对接。

  六、夯实服务体系,营造“留才”氛围。一是始终将人才关注的安家、成长、创业等内容作为服务重点,建立州县两级财政共同投入保障机制,“十三五”期间每年安排1100多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培养各类人才的奖励、资助、补贴和人才工作的组织管理。近年来,省州共拨付各类人才经费3963万元,二是注重软环境建设,落实关怀关爱机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积极推荐本土培养高层次人才申报青海省“人才风采录”,解决事业单位实行职称“评聘分离”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为全州131名已评未聘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兑现工资待遇。三是落实《海西州关心关爱干部身心健康十项措施》,累计安排1714名正、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健康体检,组织77名高层次人才赴海南三亚进行疗养,投资2500万元建成州级人才公寓89套,确保各类人才更好地在海西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