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筑牢民生健康发展基石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7-06 09:46    编辑: 李宏才

  海西州始终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医战略,不断调整医疗人才结构,持续加大引进培养力度,统筹推进各类卫生人才健康协调发展,全州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一、强化本土人才培养,筑牢发展基石。一是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制定出台《海西州卫生健康人员培养培训三年滚动规划(2019-2021年)》,组织实施省、州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37项,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8360人(次),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85%以上,学分达标率100%。二是加强外派挂职锻炼。选派6名学科带头人、10名骨干医师赴浙江开展为期3至6个月的进修培训。组织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全州家庭医生、基层医疗机构骨干护士、骨干乡村医生赴西宁市、浙江省等地学习考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共培训本土人才272人(次)。三是构建定向培养体系。主动协调对接省级高等学院,在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以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的方式,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学大学生,不断充实壮大医疗队伍。2019年共接转免费订单定向毕业生就业32名,为全州基层医疗机构持续输入新鲜“血液”。四是健全民族医医药师承教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大力开展基层中蒙藏医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以采取临床带教、现场指导、理论授课等方式,加强民族医药人才培训,全面提升民族医医药卫生服务能力水平。目前,共培训中蒙藏医技术骨干87人(次)。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集聚医疗英才。一是加强对口帮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对口帮扶平台,引进浙江省7名专家分别担任州级医疗团队带头人,开展为期1年半至3年的“组团式”帮扶。同时,先后成立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血液透析中心三个临床专科,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9个医学中心,其中胸痛中心在全省首家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总部认证。二是成立经济运行监督体系。引进1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团队,不断强化医院财务管理,进一步提升医院经济效益,确保财务监督高效运转。目前,引进州级高端人才3名,各地区1名,全州卫生健康系统形成了高端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人才、实用人才等相辅相成的人才结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三是积极吸纳所需人才。积极实施人才强医战略,按照事业单位考录、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招聘、乡镇卫生院特岗全科医生招聘等方式,广泛吸纳各类所需人才。2019年自主招聘专业技术人员67名,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特设岗位人员15名。

  三、发挥人才带动作用,提升医疗水平。一是加强合作打造知名团队。大力实施省州县乡共建特色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贫困县公立医院能力提升项目,与省人民医院、省红十字医院、省妇女儿童医院结成专科联盟,借势浙江援青专家“组团式”帮扶优势,组建普外科、介入超声科、妇科、口腔科和儿科等专科,成功开展海西州首例无痛支气管镜检查、首例高难度颌面外科手术等,填补全州医疗技术空白50项,新增检验检查项目27项,其中钬激光碎石、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术、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等4项技术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二是建立创新性发展平台。印发《海西州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加强人才培育力度,强化人才意识、特色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推介打造一批技术精良、医德高尚、社会认可的海西名医。目前,经推选评审,州人民医院、州蒙藏医医院、格尔木市人民医院、茫崖市人民医院、乌兰县人民医院、大柴旦行委人民医院均挂牌成立海西州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保障制度。一是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制定《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全面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在全州各级公立医院开展绩效工资制度,对医、护、技、药、管等岗位确定不同的岗位系数和分配系数。建立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开展绩效考核,兑现绩效工资。二是加快推行薪酬制度改革。制定《海西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全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医院领导班子绩效年薪制,按医院上年度职工平均绩效工资的5倍核定院长绩效年薪,副院长、总会计师按照院长0.8的比率核定,有效提升医院院长和院领导班子管理水平。同时,关心关爱人才,竭尽所能为各级专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从政治上、组织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最大限度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努力解决后顾之忧,创造留得住人、沉得下心、扎得下根的环境,营造愿意做事、干得成事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