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狠抓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7-09 14:21    编辑: 李宏才

  今年以来,海西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两手硬、两不误、两发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发展“四种经济形态”,积极投身“五个示范省”建设,着重从六个方面狠下功夫,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至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格尔木市、德令哈市CPI涨幅分别为2.1%、2.9%。

  一、高度重视,联防联控,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迅速落实一级响应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成立州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高效推进疫情防控工作。联防联控成效明显。迅速发出一系列防控工作通告,在全州重要路口、农村社区设立检查站点,州级领导干部包片督战,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各级各部门联防联控、各族群众群防群控,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强化火车站、机场等重点场所体温检测及人员筛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在青海省率先实行“健康码”登记管理制度,做到了精准防控。医疗物资准备充足。安排专项经费,及时储备消毒液、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等疫情防控物资,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需要。同时,大力弘扬感恩图报的海西精神,向湖北省、浙江省和省内兄弟市州捐赠了卫生防疫物资和土特产品。通过全州上下共同努力,实现和保持了海西“零疫情”目标。

  二、迅速行动,精准发力,复工复产成效显著。稳产复工积极有序。及时成立开工开业和复工领导小组、七个专项保障组,谋实招、解难题,攻“难点”、破“堵点”。规上工业企业开复工率98.3%、职工返岗率96.9%。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全部开业,集贸市场、大型超市、快递公司等全部正常营业,客运企业全部复业,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惠企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贯彻落实省上帮助企业稳产复工的27条政策措施和22条补充规定,及时制定海西州应对疫情影响帮助企业稳产复工的政策措施、疫情防控期间工业企业开复工工作方案,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全面建立企业稳产复工要素保障工作清单,截至5月底,累计减免各类税费16.4亿元、各类社会保险费1.2亿元。为1.7万户企业个体减免电费903.3万元,完成上下游产业对接金额50.2亿元。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为各类企业发放贷款22.02亿元,办理中长期贷款12.34亿元,无还本续贷2.7亿元,票据贴现15.9亿元,贷款展期1.9亿元。项目投资加力提速。精准有序推动重点项目开工提速,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全省第二季度重大项目32项,开复工率90.63%,163项州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63.19%。组织开展以“战疫情、促开工、稳经济、保发展”为主题的第一批208个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投资总规模1053.1亿元,年内计划投资208.9亿元。

  三、提高站位,压实责任,三大攻坚战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及时制定2020年巩固提升工作方案、“九大后续巩固行动”专项方案等举措,组织专班有序开展“回头看”“补针点睛”专项行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扎实推进。争取中央省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5亿元,实施村级产业发展、补短板等项目70个。设立海西州劲牌农牧业发展引导资金1亿元,撬动银行贷款9140万元,有效解决了涉农企业、养殖大户发展扶贫产业中的资金需求和困难。污染防治持续强化。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提升,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Ш类水质。分类推进88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淘汰燃煤小锅炉6蒸吨。截至5月底,完成223个重点企业行业用地调查,废物资源化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5%以上。强化疫情期间对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处置的督导检查力度,累计处置医疗废物92.5吨。德令哈、格尔木两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持续提高,全州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重大风险有效防控。积极防范化解隐性债务,按月上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建立多部门联合统计监测机制,对政府隐性债务实施全面动态监管。积极开展“百行进万企”行动,加大金融领域信贷支持,有效化解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和影响。

  四、发挥优势,创新驱动,新经济形态引领高质量发展。循环经济步伐稳健。60个园区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39个,23个基础设施项目开复工12个,黄河矿业夏日哈木镍钴矿采选、青海盐湖镁业碱渣脱硫剂工程等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青海爱能森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1家试验区企业认定为青海省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新认证企业的16.7%。申报的17个科技项目全部通过评审,获得省级科技扶持资金4580万元。飞地经济融合发展。出台促进“飞地经济”发展十条措施,“飞地园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藏青工业园40万吨阴极铜、60万吨铅锌冶炼等项目进展顺利;德令哈园区实现“七通一平”,移动、电信、联通信号全覆盖,正在对接青海中科昆泰药丝焊芯、大柴旦堉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项目。格尔木园区先后与浙江省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园区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注册浙江企业14家。科技创新稳步推进。争取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资金208万元,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资助经费5370万元,取得科技成果24项。大力开展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申报认定工作,7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科技型企业列入培育计划。大力推进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青海)有限公司、海西州气象局2家单位院士工作站建站准备工作已就绪。

  五、协同发力,优化环境,改革开放纵深推进。重点改革稳步实施。在承接好中央、省委改革任务的同时,加快推进企业混改、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涉农企业改革等自主创新改革,确定年度重点改革任务111项,已经实施50项。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格尔木昆仑物流园区与德令哈中尼产业园签订“两国双园”合作备忘录。德令哈德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设立境外机构获得省商务厅批复。成功开行首列陆海新通道铁海快线班列,1350吨优质纯碱出口至泰国曼谷,搭建了“青货出青”的国际新通道。落实浙江援青“红船关爱行动”教育资助资金108.1万元,资助学生744人(次)。对口援青10周年活动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十大暖商”行动深入开展,惠企减负政策落地落实,企业保增稳产有序推进。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发展促进年”活动,进一步简化压缩企业开办环节和时限,户均登记时长1个工作日,登记申请环节压缩至1个,新设企业全程电子化应用率100%。截至5月底,全州新增市场主体3022户。

  六、激发动力,兜牢底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就业增收稳妥有序。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作用,举办网络招聘会等专项活动,发布招聘信息5545条,涉及招聘岗位5453个。城镇新增就业5788人,劳务输出2.9万人次,劳务收入1.4亿元。一季度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5%和4.6%。教育发展健康均衡。精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争取教育项目28个,总投资2.5亿元。周密部署开学工作,全州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开学开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海西教育大数据中心、教育云存储、中小学教育城域网、幼儿园教育城域网及监控系统建设顺利启动。医疗水平有效提升。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1项重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建立药事质控中心,对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机构实施清单化管理。启动海西州专科联盟建设,创新医联体合作模式,组建10个专科学组,实行“学科对学科”点对点帮扶,带动提升各级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专科水平。社会保障健全完善。截至6月底,下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2996.6万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905.72万元,惠及困难群众4.29万人次。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83元提高到643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4300元提高到4800元。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标准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7倍落实,集中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1090元提高到1202元,分散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991元提高到1093元。海西州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