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7-10 14:21    编辑: 李宏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动海西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部署要求,海西州加快特色农牧业绿色产业、质量追溯、品牌保护、循环发展、科技服务五大体系建设,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工作成效初显。

  奏响绿色旋律,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一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优化种植结构,全州种植农作物103.4万亩,同比增长15.5%,其中粮食、油料作物和饲草种植面积同比增长36.5%、21.9%、110.5%,有力保障了全州粮食安全和生态畜牧业生产。粮食、油料作物和饲草等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成功试种杭白菊、羊肚菌等新特品种,农作物种植结构呈现多元化。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38.8万亩“两减”项目实现农药化肥减量30%以上。二是建立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建成6个有机生态牧场和8个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州认证有机枸杞12.9万亩、有机藜麦0.4万亩,0.55万亩有机富硒枸杞(藜麦)出口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三是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乌兰莫河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六大产业园,枸杞精深加工、1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10万头牦牛养殖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突出安全主线,构建质量追溯体系。坚持质量兴农,着力推动标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绿色有机农业标准化体系。制定柴达木枸杞青海地方标准和藜麦丰产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完成柴达木枸杞子标准、黑枸杞质量标准和黑枸杞人工栽培技术规程团体标准。二是加快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柴达木枸杞产业公共信息服务与质量追溯体系平台基本建成,天峻、乌兰牦牛藏羊原产地追溯体系试点项目稳步推进,格尔木、德令哈、都兰项目建成后实现牦牛藏羊原产地追溯全覆盖。三是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展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累计抽检蔬菜、牛羊肉等农产品123批次,印制合格证3万份。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制度,推动农药、种子、兽药等农业品常态化监管,开展农畜产品速检培训,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

  聚焦价值导向,构建品牌保护体系。坚持品牌强农,实施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化战略。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全面启动特色农产品暨柴达木枸杞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项目,以神奇柴达木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策划设计柴达木枸杞公用品牌体系,制定品牌策划手册、传播方案、行动指南等。二是提升品牌价值。巩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出口枸杞价值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创建成果,柴达木枸杞入选中欧地标互认产品名单,在全国区域公用品牌排行榜排名第38名,品牌价值达88亿元。认证茶卡羊、天峻牦牛等“两品一标”成果21个。三是加强品牌营销推介。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规范运行柴达木特色农畜产品体验店、专营店,建立广州、亳州枸杞批发市场直销模式,依托农信通益农社站点和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销售柴达木特色农畜产品。参加欧盟有机食品展等会展,柴达木枸杞入选央视广告精准扶贫推广目录,提升了柴达木农畜产品知名度。

  坚持环保理念,构建循环发展体系。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是构建绿色循环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在都兰、德令哈、天峻等地区推进禽畜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采取发酵还田、有机肥加工等方式,有效处置禽畜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全州建成有机肥厂11家,有机肥年生产能力达50万吨,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5%以上。全面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等利用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二是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建立农资包装回收处理机制,及时回收农膜、化肥、农药等农资包装废弃物,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残膜回收率达到90%。

  注重创新驱动,构建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强化科技支撑。依托柴达木枸杞研究院和藜麦研发中心,加快科技成果孵化、示范推广,木霉菌配合有机肥肥效试验、枸杞种质资源圃建设、柴达木绒山羊分子标记和基因优化等科技项目有序实施。实施柴达木盆地富硒枸杞形成机理研究项目,为有机富硒枸杞标准制定奠定基础。二是扎实推进良种工程建设。都兰、德令哈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和天峻牦牛藏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三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实施藏区“菜篮子”工程“互联网+”信息平台项目,建设运营特色农牧业平台经济信息管理平台“牛杞来”,为政府、市场主体、金融机构等提供商户管理、统计分析、在线交易等综合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