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11-02 15:32    编辑: 李宏才

  今年以来,海西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决策部署,保持改革定力,强化改革思维,增强改革韧劲,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全面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助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自身实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一是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建立州级领导帮扶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安排32名厅级领导联点102户规上企业。建立经济运行有效监测调度体系,对州内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行“清单式”精细化调度管理。及时落实国家、省上阶段性降低企业用气、用电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全州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平稳健康运行。二是打好降低成本“组合拳”。出台深入推进水电气资源价格改革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十条措施,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完成上下游产业对接金额72.73亿元,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72.7%。三是树立创新驱动“风向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州82个重点项目纳入青海省百项创新攻坚及百项改造提升工程。出台海西州促进“飞地经济”发展十条政策措施,飞地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积极打造“数字中国·智慧海西”,启动“数字中国·智慧海西”大数据中心、综合运行指挥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建设,建成5G基站171个,实现主干区、重要场所、重点旅游景点、商务区域等5G全覆盖。

  二、聚焦特色优势,农牧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全面推进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州295个行政村的清产核资数据全部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加快推进“四县六园”创建,探索建立“订单农业”“涉农企业+专家+农场+农户”“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联农带农机制,聚集各类企业近40家、农牧民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约110家,着力打造高原农牧业绿色发展新高地。二是着力打造海西农牧品牌。通过柴垦农牧品牌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牛杞来”PC端和手机APP软件等途径,全面打造“神奇柴达木”区域公用品牌,柴达木黑枸杞载入《青海省藏药标准》;全力打造“海西枸杞采摘”劳务经济品牌,预计可实现劳务收入近7亿元。三是加快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依托“互联网+智慧农业”,建立州县两级追溯平台,完成分配检测机构、执法机构和县级监管机构组建工作,全州90%以上“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已录入追溯信息平台。全力推进牦牛藏羊原产地追溯体系项目建设,天峻、乌兰试点项目基本完成,格尔木、德令哈、都兰已完成报备、批复工作,进入耳标佩戴、信息录入、建档立卡阶段,将逐步实现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

  三、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是稳步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应用青海政务服务网,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进行线上注册、网上办理。积极推行“服务中心+村代办点”的联动服务模式,全州43个乡镇(街道)便民中心全覆盖,设立村(社区)便民服务点238个。二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实体政务服务大厅集成服务功能;继续推进“一事通办”改革,推行“一窗式”集成服务,开展“互联网+招标采购”工作。目前,全州共梳理公共服务事项842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647项;全州依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与青海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完成对接3789项,公共服务事项842项,确认“马上办”事项817项,许可事项“网上办”763项、“就近办”51项、“一次办”801项。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满意率达到100%,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强化供给服务,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蹄疾步稳。一是全面调整州和市县(行委)收入划分预算管理。州本级20个单位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实现了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等财政核心业务的闭环管理。目前,落实财政惠民惠企补贴气价1633万元、农村公路养护555.11万元、州级储备粮食费用及利息160.29万元。全州银行业实施“双基联动+保险”试点。“双基联动”服务覆盖290个行政村,“双基联动+保险”试点覆盖8个行政村。二是不断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强化信贷支持力度,辖区内19家银行为1113户各类大中小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发放贷款42.89亿元,减免各类金融产品手续费275.26万元。三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培育。建立“一对一”联系协调机制,对企业上市工作开展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州内4家科创企业在青海股权交易中心科创专板集体挂牌,并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进行异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