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强化政策举措全力推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01-07 17:08    编辑: 李宏才

  海西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作为、迎难而上,从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落实、深化服务协调等方面,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力促全州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共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培育中小微企业122户。目前,全州175户规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143户,占总数的81.7%,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7%。

  一、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扶持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制定出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从改善营商环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鼓励和帮扶企业健康发展;针对疫情导致的生产经营困难,不断研究出台助企纾困系列政策促使,制定印发《应对疫情影响帮助企业稳产复工的政策措施的通知》《海西州工业企业防控疫情稳产复工工作方案》《州级领导联点工业企业开展疫情防控稳产复工工作方案》,统筹推进疫情期间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特殊时期全州工业企业稳定生产、渡过难关。二是及时成立海西州促进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研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制定下发《2020年海西州清欠工作方案》,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发挥清欠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确保不因拖欠账款影响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四是通过印发政策汇编、网络、微信等方式向全州中小企业大力宣传《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政策知晓率。

  二、强化政策落实,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是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结合全州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围绕资金扶持重点和方向,多层面宣传相关政策,精心组织和指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共争取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578万元。二是组织企业申报青海省第三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目前,同仁堂、青海锂业、青海锦泰钾肥等7户企业申报成功。其中,1户企业获得国家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是做好“百行进万企”相关工作。为更好的将中央、省州关于复工复产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能普及到企业,根据全州“百行进万企”工作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对接企业、时间节点、统筹协调机制,实地走访掌握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向300多家企业详细讲解中央、省州等出台的政策措施,让各项惠企政策措施真正落地生根,使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三、强化企业服务,狠抓要素协调保障。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州应对疫情优惠政策,并及时将各项惠企政策传达到每一个企业。协调加大煤、气、电等要素保障工作。累计实现减税降费29.1亿元;累计为1310户各类大中小企业发放贷款51.1亿元;为2143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229.万元;为同仁堂健康药业、昆仑山矿泉水等14户企业缓缴电费1208万元;为华润燃气等直供气企业缓缴天然气费1100万元。加大与税务、医保、人社等部门的衔接沟通,加大政策宣传,协调帮助全州2300户市场主体减征免征养老、工伤、失业保险3.7亿元;同时,重点抓好全州中小工业企业的上下游对接工作,印发《2020年上下游产业对接工作实施方案》和《2020年海西州上下游产业对接目录》,指导企业开展点对点、一对多、多角度、全方位对接,形成全州上下共同推进产业联动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服务保障,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积极做好企业培训。疫情期间,组织州内300余人参加青海省中小微企业线上讲堂培训;组织州内企业参加全省“银河培训”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参训企业人员达240余名,提升企业管理人员水平;组织160余家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宣讲培训,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提升参赛者的整体素质。二是开展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结合省千家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对全州重点培育的122户企业实行网上监控动态管理,在投资融资、人才培养、技术进步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以现有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为重点,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的企业作为“小升规”重点培育对象,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做好企业运行监测,有计划地推进中小企业升规入统,促进中小微企业扩大群体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三是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依托平台网络加强对州内各类中小企业服务资源的整合,引导窗口平台不断提高集聚服务资源的能力,推动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构建“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目前,全州已建成的11个服务中心和孵化基地带动和解决2100余人创业就业,年服务中小企业662家,在孵企业9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