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2020年工作会上的报告

  砥砺奋进 实干有为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建设

  ——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2020年工作会上的报告

  (2020年3月31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向会议报告2019年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是全区上下砥砺奋进的一年。面对经济压力和风险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以打造“五个千”产业集群为抓手,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对标打好“四张牌”,统筹推进稳增长、强投资、促改革、调结构、保生态等各项工作,持续推动园区建设和循环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对标年初目标任务,在五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园区发展实现新提速。全年共实现园区生产总值增长9.1%(格尔木、德令哈工业园,下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工业投资增长12.8%,一般性工业投资增长10.5%,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5.61亿元,科技投入占比达到1.0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节能环保、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在年度目标任务范围内。二是规划引领迈出新步伐。组织开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终期自查评估工作,全力配合启动编制《柴达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坚持以打造“五个千”产业集群为引领,谋划启动高新技术、军民融合、飞地经济、天文科普与文化旅游等十二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突出特色发展、推动产城融合创造条件。三是项目生成取得新成效。全年共谋划产业项目258个,实施重点产业项目46个,有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型产业规模化发展,“五个千”产业集群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四是招商引资开创新模式。聘请50名“招商大使”开展“以商招商”,与州政府共同组建驻北京、上海2个招商工作专班开展“驻点招商”,链接国内外优质招商信息资源,辐射拓展海西对外宣传网络。五是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启动建立德令哈工业园财政管理体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德令哈工业园铁路专用线、输卤工程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工业园存量资产TOT项目融资有序推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组建成立冷湖工业园管委会,“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保稳增产。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省、州关于稳增长、保运行、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挖掘潜力、释放动能,园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规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106户,较上年增加9户,4个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8.8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全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3个百分点。在稳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作用刺激下,企业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断增长,规上企业产销率达91.8%,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1.6%,呈现出产销率逐步提升、主营业务收入恢复性增长、经营形势逐步好转的发展趋势。

  (二)勠力同心抓项目推进我们坚持把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扩大园区发展规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全力以赴促开工、抓进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实施重点产业项目46个,完成投资96.6亿元,其中,鲁能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青海金泽恩年产2万吨特种紧固件加工等9个项目建成,青海镁都年产50万吨高纯氧化镁新材料、东台吉乃尔盐湖锂钾硼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青海国草青藏特色资源精深加工等37个项目积极推进,加快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实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32个,格尔木工业园历史废渣清运处置中心、试验区绿色产业园科技产业基地等5个项目建成;德令哈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大柴旦工业园饮马峡产业区污水处理厂等27个项目加快建设,为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新旧动能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我们主动适应招商新形势、新变化和新特点,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方式,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量水平。继续强化引进来与走出去力度,先后赴山东、浙江、深圳、陕西、吉林、辽宁、宁夏等省市144家企业开展“点对点”招商和“面对面”回访,邀请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北京航天长峰股份等10余家企业走进试验区,力促一批效益好的项目落户园区。创新开展招商大使和驻点招商试点工作,把50名成功企业家、业界领军者、行业协会、商会及招商中介机构拉入海西招商的“朋友圈”,积极赴浙江、山东等地开展产业转移承接洽谈合作,促成青海百慕新材料年产5万吨VCI片锌技术防腐钢结构制造、盐城凯利药业原材料等项目对接落地。深化浙江援青及与湖州市驻北京和上海2个全球招商中心的合作,与州政府共同组建驻北京、上海两个工作专班开展驻点招商,开辟推介海西宣传的“新窗口”。充分发挥会展招商平台主阵地作用,圆满完成第二十届“青洽会”海西主会场布展,积极参加举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第二届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暨新材料博览会、“丝博会”、深圳推介会等会展,项目签约取得显著成绩,青洽会签约金额222.4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分别达到100%、53.5%、15.11%,500强峰会签约金额174.3亿元,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四)聚焦重点抓创新驱动。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激发激活产业发展活力。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坚持绿色创新发展方向,建立格尔木、德令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指标体系,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吸引各类创新资源向园区集聚。激发科技孵化和创新平台活力,中汇通镁业、联大化工、藏格锂业等分别获2019年“创客中国”暨“创青春”青海省创新创业大赛金、银奖,青海锂业、华信环保等企业荣获海西州科技创新二、三等奖。持续推进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青海中控、五矿盐湖、启迪清源等11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奥雷德镁业、和信科技、盐湖镁业等16家企业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企业,园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

  (五)攻坚克难抓支撑保障。我们努力营造良好投资发展环境,提升财政金融支持园区建设发展保障能力。加大各类专项资金争取力度,为园区48家企业、57个项目申请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各类专项资金1.69亿元,安排财政预算支持资金2092万元。充分发挥银企纽带和桥梁作用,牵线对接各类金融机构累计向园区100余家企业(项目)办理信贷167笔,投放信贷金额81亿元;园区融资平台为86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3亿元,为36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90笔,累积金额4.3亿元,有力助推重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平稳延续及信誉安全。积极争取州政府和地方支持,成功发行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4亿元,全力推动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六)持之以恒抓生态环保。我们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实行领导干部分片包干工作机制,分管负责同志先后30余次深入现场督导检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涉及试验区的3个问题,1个已完成现场复查销号,2个按要求达到序时进度。大柴旦工业园饮马峡产业区污水厂、海西州危废处置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扎实推进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巩固提升,完成渣山补植补种面积198.27万平方米,完成采坑边坡治理试点工程量1715.52万立方米,完成采坑回填试点工程量1330.2万立方米,整治成果巩固提升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州各地区、州直各单位通力协作,试验区上下同心同德、扎实苦干的结果,更是园区企业不懈努力和各金融机构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是爬坡过坎、极为不易的一年,我们直面复杂的风险挑战和艰巨的发展任务,牢记初心使命,在压力中前行、在改革中破题、在合作中共赢。我们深切感受到,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建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制度基础;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勇于改革创新;必须统筹全州一盘棋、合力攻坚克难。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试验区在建设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工业经济运行压力较大,重点支柱企业未能有效发挥支撑拉动作用,新增入规企业规模小,贡献率较低,聚之源6000吨六氟磷酸锂等重点项目未能如期建成投产,园区工业经济新的有效增长点还不多。二是产业项目投资增长乏力,龙头骨干牵引项目较少,青海矿业60万吨煤制烯烃、盐湖比亚迪3万吨碳酸锂等重点支撑性项目进展缓慢。同时,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市场环境深受影响,现有部分在建项目业主观望心态较浓,投资信心和动力不足,项目建设进度迟缓。三是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产城融合发展的统筹性、协调性不足,难以满足产业基地建设需要。四是投融资手段单一,园区融资平台能力有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五是招商引资方法手段创新不足,成效不明显,有影响力、有聚集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少,特别是在延链、补链、强链环节上引进的补短板、增后劲的大项目不多。六是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园区资源规模开发及综合利用水平提升缓慢,两化融合程度较低,企业科技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二、2020年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赢得“十四五”新一轮发展先机的关键一年。从全省发展来看,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已成为全省上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将有力加快循环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提档升级。从自身发展看,在州委、州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一些长期影响园区发展的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试验区十二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得到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极大坚定了园区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的信心,试验区具备加快发展的底气与实力。

  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州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及省州“两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对标“五个示范省”建设和“四种经济形态”引领,提档升级循环发展方式,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为建设现代化强州做出贡献。

  主要发展预期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3亿元,园区企业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总收入比重0.4%,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占比4%,单位GDP能耗、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在考核目标以内。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注重规划引领,推进园地协调发展

  高位推动规划编制。认真梳理“十三五”以来在促进园区建设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动能培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逐项分析短板不足、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完成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关。在全面承接延续试验区建设发展成果和经验成效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五个示范省”建设的大势,加快编制《柴达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试验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试验区十二大特色产业基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划》,注重把试验区发展融入国家和省政府“十四五”发展战略,通过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建设。

  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兴州、工业强州、工业富州”战略,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工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全力形成各地区特色突出、各有侧重、紧密协调、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争取将试验区十二大特色产业基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2020年省发改委项目盘子及政府债券资金支持范围,高标准搭建园区基础设施四梁八柱,加快推动格尔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德令哈镁系化合物产业基地、冷湖天文科普与文化旅游产业基地等十二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补齐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短板,为要素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提供良好承载保障条件,力争走出一条海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之路。

  (二)狠抓项目生成,确保经济稳定运行

  聚焦重点促投资。深入开展暖企行动,进一步优化供地、供电、供气等服务,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投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环保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加快120万吨纯碱、50万吨镁质特种耐火材料、夏日哈木镍钴矿采选、超白太阳能玻璃等23个省级重点项目和37个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项目投资80亿元。同时,加快察尔汗至德令哈输卤工程、千万吨煤炭资源保障基地等项目建设,建成德令哈工业园铁路专用线。

  落实措施稳增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抓好安全生产的要求,坚持一企一策,加大省政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重大项目开复工的27条政策措施及22条补充规定,积极争取国家电、气价格差异化政策,推动天然气制甲醇、纯碱、煤焦化等行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加快推进盐湖集团、藏格钾肥、中信国安锂业、西豫有色、昆仑碱业等企业释放产能,稳产增产。支持青海聚之源年产6000吨高端六氟磷酸锂、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等项目投产达效。继续对藏格锂业、镁都科技等重点企业和项目实施动态监测、精准服务,力争年内新增规上企业4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全力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园区安全生产形势大局稳定。

  强化服务扩市场。抓好州内、省内上下游产业对接,争取风机整机及配件、复合管材、电缆等产品纳入省级相关产品采购目录,鼓励企业和项目原材料区域内采购,通过产销衔接、优势互补、促进上下游企业长期合作、产业联动发展,年内落实上下游产业对接100亿元。以深化援青合作为契机,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园区的交流合作,围绕盐湖化工、新材料、特色生物等重点企业和优质产品,引导和支持企业精耕细作国内市场,加快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进一步提升优质工业产品外销能力。

  (三)聚焦“四种经济形态”,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谋”上下功夫,把优势产业做强。突出“四种经济形态”引领,立足于柴达木作为全国重要战略资源聚集地,着眼于增强承担青海重要工业基地战略任务的能力,精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持续谋划和储备盐湖轻金属合金及其加工、锂电池新材料及电池组件、新能源装备、镍钴矿冶炼及精深加工、烯烃下游、贵金属材料加工、特色生物深加工等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政府各类政策向试验区倾斜,产业在试验区优先布局,推进锂、镁、烯烃、黑色有色金属、纯碱、枸杞等资源和产品的深度开发和转化,助推试验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在“招”上下功夫,把选商引商做精。抓好海西招商引资工作九条措施落实,继续发挥招商大使作用,压实招商专班工作责任,努力提高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工作实效,推动“传统招商”向“精准招商,择优选商”转变。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提升年行动”,进一步发挥“大招商”模式优势,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展产业链招商,与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合作开展产业集群招商,与专业机构、专业园区合作开展委托招商,与投融资机构合作开展“话语权”招商。继续抓好会展招商,全力做好青洽会、丝博会、工业博览会等参展筹备工作,持续加大有意向项目对接力度,力保完成青洽会签约210亿元目标任务。

  在“促”上下功夫,把项目生成做实。继续深化“项目生成年”活动,集中精力实施补短板提速、前期攻坚工程,依据重点项目推进计划,加大联点跟踪、销号管理、挂图作战、一项一策、分类指导等措施执行力度,推动形成省、州、园区多级谋划引进、各部门联合推动项目生成格局,在优先审批、优先供地、优先保障及政策倾斜、金融支持、人才调配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积极对接推进北京、天津、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对口援建省市将“飞地经济”园区落户试验区,促进海西与其他州县共享“飞地经济”成果,全力推动天峻、乌兰、都兰等地区产业项目落地格尔木、德令哈飞地经济产业园,建立合理分工、相互支持、合作紧密的运行机制。结合全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争取国家、省政府支持园区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推动海西工业生产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融合升级。

  (四)推动绿色发展,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守住生态环保底线。高标准、严要求做好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和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健全问题清单台帐,持续跟踪做好蒸氨废液等问题的动态管理,推进企业履行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积极争取省、州政府和职能部门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关于做好木里煤田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提升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综合巡查、重点管控和跟踪执法,持续推动木里煤田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巩固提升。

  提升基础承载能力。结合十二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有针对性规划、实施一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重点推进格尔木工业园昆仑工业小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工程(二期)、大柴旦工业园饮马峡产业区污水处理厂、德令哈蒸氨废液排放场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不断提升园区环保设施承载能力、配套功能、服务效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园区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明显下降,推动污染控制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风险防控转变。

  推动清洁能源消纳。抓住全省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和试验区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园区机遇,立足试验区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实际,积极争取国家、省政府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园区能耗大户“煤改电”,促进用电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努力拓宽新能源消纳渠道,提高园区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打造清洁能源示范园区。

  (五)深化创新驱动,大力培育发展动能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衔接争取省、州各级各类创新政策和资金扶持,围绕“五个千”产业集群建设,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大力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继续强化青海省企业循环经济研究开发中心、盐湖镁业开发工程等技术研究中心及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实验室的“领头羊”作用,重点支持推动盐湖资源开发利用龙头企业以提升钾盐附加值、镁锂高效开发、硼类精细化工等为主的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加快推动中信国安2万吨高品质电池级碳酸锂技改、青海发投碱业填平补齐及提质增效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加快格尔木、德令哈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组织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加快推动“百项创新攻坚”、“百项改造提升”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构建一批高层次的开放、协同、高效、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一批创新示范企业,让更多创新成果在园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面强化人才保障支撑。以高端创新人才“青海省千人计划”“海西州百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落实好省、州各类人才政策,积极引进对园区发展“管用”的各类紧缺人才。充分依托省内职业技术学院及高等院校平台,采取订单式、工学交替等多种培养方式,帮助企业培养实用型、操作型高技能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全州实现“两个率先”、迈上“三个台阶”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六)凝聚工作合力,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持续优化审批环境。积极配合省、州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减多减繁、减时减负”为重点,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完善“一网通办、一事通办”审批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投资“审批破冰”工程,全面实现并联审批、平台审批,提速项目投资建设;积极推行“先建后验”“零证照”“零跑腿”事项清单和办事流程,优化投资准入后的管理,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持续优化融资环境,结合“百行进万企”活动,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国家相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各项金融政策,围绕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和帮助金融机构深度介入企业项目谋划、编制、论证、报批、实施等环节,打通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对接瓶颈,持续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效。积极推行“一户一案”银企融资对接模式,有针对性制定融资解决方案,协调金融机构加快信贷审批流程,及时给予企业授信融资支持。鼓励园区企业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缓解资金供需矛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海西优化营商行动计划、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不懈开展亲商暖商爱商护商活动,持续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服务,真心实意、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积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努力打造“政策洼地”和“投资热土”。

  同志们,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省“两会”,州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州“两会”对今年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全心全意把心思放在谋发展上、把精力花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为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建设、创建现代化强州贡献更大力量!

Copyright ©2015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地址:德令哈市祁连路16号      电话:0977-8333136      政府网站标识码:6328000003

青ICP备2021000542号     青公网安备 63280202000064号   技术支持:青海省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