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青海省人民政府  |  海西州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海西州四项举措加强就业帮扶 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11-24 15:29    编辑: 李宏才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有关要求,海西州围绕“巩固拓展就业途径、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健全就业帮扶机制、强化就业动态监测”系列举措,进一步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扩大就业帮扶覆范围,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巩固拓展就业渠道。一是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健全内输外送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将脱贫人口作为优先保障对象,为组织化外出务工需求的提供便利出行服务。同时,面向帮扶对象开展劳务输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规定落实职业介绍补贴和劳务经纪人补贴政策。二是促进就业岗位稳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对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企业,符合条件的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对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与之依法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实际在岗12个月的企业,比照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三是强化区域劳务协作。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作用,形成常态化的跨区域岗位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并建立脱贫人口就业需求清单和用工单位岗位供给清单。同时,结合开展的“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创新服务供给,统筹推进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加强岗位信息归集发布,为监测帮扶对象与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截至目前,累计举办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4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性协议397人,其中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会赴杭州市实现转移就业13人。

  二、促进就近就业增收。一是树立劳务品牌。落实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工程,依托“海西枸杞采摘”劳务品牌发展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劳务品牌,借助品牌效应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入质量。同时,依托地方特色产业、重点行业,打造特色职业培训,促进脱贫人口通过特色劳务品牌及培训实现技能就业。二是巩固稳定就业。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倾斜,鼓励帮扶对象优先就近就地就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帮扶对象就业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同时,继续发挥就业扶贫车间、扶贫龙头企业等就业载体作用,帮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但无法外出的帮扶对象在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提升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三是鼓励自主创业。引导鼓励返乡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帮扶有条件的脱贫人口自主创业,大力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做好用工支持,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服务,按规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培训等支持。截至目前,共为符合条件的11名农牧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9万元。

  三、强化就业动态监测。一是精准排查底数。健全帮扶对象就业务工回访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其就业动向,并精准掌握就业状况、就业收入、就业技能、就业帮扶使用等数据,做到脱贫劳动力底数清、劳动能力清、就业状态清、就业收入清、外出意愿清。同时,做好监测对象定期动态监测,重点做好就业不稳监测,并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截至目前,全州共有脱贫人口1618户4537人,“三类人员”8户25人(脱贫不稳定户1户3人、边缘易致贫户7户2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口2218人,已实现就业2036人次。二是动态更新管理。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重点监测其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暂未务工就业的农牧区劳动力信息,并及时预警。同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三是优化线上服务。以“青海人社通APP”“青海省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海西州手机就业服务大厅”和微信群、QQ群等线上就业服务平台为纽带,完善就业帮扶线上服务平台政策宣传、培训信息、岗位推介、补贴享受、事项办理、就业诉求等服务内容,实现就业创业“一站式”信息化管理,持续打通就业帮扶工作线上服务“零距离”。截至目前,全州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78场次,州内外459家用工企业面向广大求职者提供14192个就业岗位。

  四、健全就业帮扶机制。一是优化就业服务。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帮扶系统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状态分类实施动态监测,加强大数据比对分析和部门信息共享。同时,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社区)延伸,将公共就业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帮扶对象更好就业创业。二是实施技能提升。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自主参训的方式,加大帮扶对象就业技能培训宣传教育力度,鼓励引导帮扶对象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在培训期间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截至目前,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190期,涉及挖掘机、装载机、锅炉工、汽车驾驶员、起重机驾驶员、中式烹饪、中式面点、企业转岗培训、以工代训、安全技能等培训工种,共计培训9598人次,其中农牧民5682人次,脱贫劳动力238人次。三是突出重点帮扶。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重点帮扶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作为重点,积极引进适合当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需求的项目或企业,扩大当地就业机会。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就业集中帮扶服务活动,鼓励龙头企业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扶贫车间、种养殖基地等吸纳搬迁群众就业,不断增加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